镶嵌绿松石方豆,1935年汲县山彪镇发掘往事

坚持走路 2025-03-22 15:01:19
P1-4,河南省博物院 P6-8,2022年上博“宅兹中国”特展 【P1-7,镶嵌绿松石云纹方豆】 战国早期 高24.5厘米,口边长12.5厘米 1935年汲县山彪镇出土 豆盘为方斗形,细高柄,圆牌状座。盖呈覆斗形,圆形握手。盘与盖满饰云纹,并镶嵌有各种形状孔雀石。 山彪镇一号墓主可能是威烈王期间的魏多。 魏国为姬姓诸侯国。三家分晋后,成为战国初期最强大国家。魏国建都于安邑,即今山西夏县,后迁都大梁,即今河南开封。公元前225年被秦国所灭。 郭宝钧在1959年出版的专著《山彪镇与琉璃阁》中,对山彪镇作了描述:“山彪镇距故汲城西北五里……它与辉县东境的金灯寺、新乡北境的五陵村三角鼎峙,夹持着这一区战国墓地”。 起初,山彪镇乡人并不知山彪、金灯寺、五陵地下蕴藏大量古物。 1927—1928年,官方修筑汲县至辉县道路。在翻修道路时,乡人常常会发现一些小古物。于是,盗掘古物便成为乡人的唯一副业。平津沪汉的古玩商,先后在五陵、金灯寺一带常住下来做起了收买生意。 山彪镇有古物出土被官方注意,是因为有中央研究院同仁在奥地利杂志上看见有古物在山彪镇出土。 1931年3月21日至5月12日,郭宝钧参加了李济主持的安阳殷墟的第四次发掘,负责小屯村北B区的发掘工作。4月,传闻河南汲县山彪镇在修路时发现一些古墓,郭宝钧奉命前往该地进行调查。 返回后,他撰写一份简短报告,调查报告显示:此批古物,据说是石友三军驻河北时所盗发。 石友三所掘之坑,有亞形墓葬,也有凸形墓葬,与河南古迹研究会在浚县发掘大墓葬的格局相似。所盗发之物多卖至国外。除石友三盗发的大坑外,山彪镇乡人过去也曾盗掘一大坑,是亞字形,掘出大批古铜器。 郭宝钧记载:“1935年初夏,麦收刚完,秋苗未起,山彪镇农民李奠在镇西李浩地北端探得大墓1座(此次发掘的第一号墓),挖出大铜鼎1件,小器物若干件”。 1935年,自7月25日前往筹备至9月12日发掘全部结束,历50日,发掘战国时期大墓(即李奠等所盗掘者)1座,小墓7座,车马坑1座。 此后,距离山彪镇不甚远的辉县琉璃阁外东南150余米处有 古物出土。1935年12月和1937年春进行发掘,发现战国大墓5座,普通战国墓44座,汉及后代墓20余座,出土文物数千件。1936年,在琉璃阁墓地东北角历时两月有余,发掘甲乙两座大墓。1937年,琉璃阁第二次发掘后不满一个月,发生了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山彪镇和琉璃阁的文物开始南迁,辗转云贵巴蜀间,后来大部分文物被运抵台湾。 河南省博物院

0 阅读:0

评论列表

蓝百合礼服

蓝百合礼服

3
2025-03-23 10:02

竟然在河南博物院错过了

坚持走路

坚持走路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