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季佗父墓•青玉龙首璜,与黄君孟墓同族氏

坚持走路 2025-03-22 15:01:22
P1-2,青玉虎形佩,青玉龙首璜,玉钺 【P1-2,青玉龙首璜】 春秋 1988年信阳市光山县宝相寺北侧黄季佗父墓出土 长9.2厘米,宽2厘米,厚0.2厘米 璜体为扁平的半环形状,弯曲如彩虹,又如拱形桥,两端穿孔,方便穿绳系佩。一面用双阴线勾出双龙首共身的纹饰,两端为龙首,吻部向前伸,口部微张,双目圆睁,龙身饰有形态各异的简化夔龙纹。另一面光素无纹。 双龙首璜,最早见于史前红山文化晚期,西周开始逐渐流行,春秋战国时期非常盛行。 其造型可能源于雨后的彩虹,表现的是古人心目中的虹霓之形。 甲骨文中的“虹”的写法,恰似二龙首共身的璜形。最迟从商代晚期,人们就将虹视为双龙之首,并能啜饮河水。传世文献中有虹霓饮水、饮酒的记载,虹能化为龙,或化为璜,因此古人援引其形制而为配饰。 【P1-2,玉钺】 通长15.4、中部宽5.3、刃宽6.2、厚0.8厘米 略呈长方形,刃、内皆圆弧状,上、下刃中部有突棱,内有一圆孔。灰白色玉。内端有明显的打磨痕迹,上突有磨损痕迹。一面局部刻有花纹。 【P1-2,玉虎】 2件,形式相同。长10.3、宽4.7、厚2厘米。 单面饰虎纹,首尾各有一个圆孔。黄灰色玉杂黑斑。 黄季佗父墓,是春秋早期的黄国墓地。黄季佗父墓的年代与黄君孟夫妇墓极为接近,都属于春秋早期晚段。 两墓所出玉虎和虎形玉璜等几乎完全相同,如出一人之手。 “黄季佗父之戈”的形制与黄君孟戈基本相同,但黄季佗夫戈内部饰有精美虎纹,援锋呈龟头状。黄季佗父墓出土的铜镞也比黄君孟墓的大而长。再根据墓葬的头向分析,黄季佗 夫墓居于黄君孟夫妇墓下首,因此黄季佗父墓的年代可能略晚于黄君孟夫妇墓。从残存尸骨观察,墓主为男性,身高1.78米,年龄约40岁左右。而且两墓之间的165米范围内,经钻探都是生土,两墓壕相距很近。因此,黄季佗父与黄君孟是同一族氏。黄季佗父墓出土的陶鬲和四种型式的陶罐弥补了黄君孟夫妇墓的不足,为春秋早期晚段增加了一批重要的陶器标准器群。 黄国是周王朝分封在豫南地区的诸侯国,位于河南东南部淮河上游的潢川、光山、罗山、信阳一带。除玉器外,黄季佗父墓还出土了铜剑、铜戈、铜箭等兵器,工艺精美,在春秋早期兵器中均属上乘,证明了黄国是实力较雄厚、军力较强的国家。 河南省博物院

0 阅读:0
坚持走路

坚持走路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