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一见,高达2.7米的西魏造像碑

坚持走路 2025-03-22 15:50:14
P1-11,西魏大统二年造像碑,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 P12-18,西魏巨始光造像碑,中国国家博物馆 【P1-11,西魏大统二年造像碑】 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藏 传出土自山西芮城县 高2.7米 这铺纪年西魏大统二年(536)的造像碑,在1937年就进入纳尔逊博物馆[搜索高亮]馆藏了。 西魏建都长安,557年被北周取代,经历两代三帝,历时仅二十二年,传世佛造像罕见。 【P12-18,巨始光造像碑】 出自山西运城稷山县 其碑面图像与铭文体现了《法华经》元素。 此碑碑阳的碑额下部开尖拱形龛,内刻释迦、多宝并坐,两侧龛柱刻有榜题,左题“左相多保(宝)佛塔证有法华经”,右题“右相释迦佛说法华经”。不仅点明二主尊身份,且直言图像所依据的《法华经》相关内容。 碑阴碑额下部开尖拱形龛,内刻文殊、维摩诘对坐,与法和造像碑碑阴上龛图像题材一致。两侧龛柱刻有榜题,左题“文殊师利说法时”,右题“唯(维)摩诘居士示疾时”。同样体现了《法华经》“安乐行品”中的佛教思想,以及“提婆达多品”中的同类场景。 碑阴碑身中央下部开帷帐形龛,内刻阿育王施土因缘,与法和造像碑碑阴下龛右部题材一致。该龛居中为一立佛,左侧有二童子似呈攀援状,右侧有一跪地垂首童子。从龛外榜题可知,此处仍是以阿育王施土因缘来表现定光佛授记本生。 碑阴碑身两侧各刻两列佛龛,每列四龛,龛内均刻一坐佛像。左侧两列佛龛龛外三列榜题。 榜题中的十六佛名虽有所缺漏,但基本与《法华经》卷三“化城喻品第七”记述的十六佛名吻合,该品中十六佛分别为:阿閦、须弥顶、师子音、师子相、虚空住、常灭、帝相、梵相、阿弥陀、度一切世间苦恼、多摩罗跋栴檀香神通、须弥相、云自在、云自在王、坏一切世间怖畏、释迦牟尼。 “化城喻品”主要记述大通智胜如来出家前,生有十六位王子,在其成佛后,十六王子因受持《法华经》成就佛道。 需要注意的是,其中第十六佛正是释迦牟尼。碑身将定光佛授记本生与十六王子成佛题材并列表现,突出了《法华经》中“授记成佛”的重要思想。 碑右上部开四行共七个佛龛,均作尖拱形,龛旁有榜题。此乃“过去七佛”题材,这一题材的出现应与《法华经》“如来寿量品第十六”中“开近显远”“久远实成”等思想有关。 所谓“开近显远”,即久远之前即已确然存在的“法”,由于释迦的出世、成道,方才使其具体明确化。而“过去七佛”,恰好即象征了久远过去即已存在且流传至今的“法”。 (图文来源于网络)

0 阅读:4
坚持走路

坚持走路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