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辽宁北票,一场暴雨过后,台吉南山的一处山坡突然塌陷,露出了森森白骨。消息传出,村民们惊恐万分,迅速报告了当地政府。随着挖掘工作的展开,一段被掩埋了二十多年的黑暗历史,如潮水般涌现在人们眼前。 1933年2月22日,关东军的铁蹄无情地践踏了辽西平原的宁静。早川部队的坦克轰鸣着驶入北票县城,他们的目标,是地下那沉睡亿年的乌金。这座因四张龙票得名的煤城,就此沦为人间炼狱的入口。仅仅在占领后的第十三天,日军的掠夺机器便开始疯狂运转。38名日本技术人员迫不及待地接管了冠山竖井,将原本官商合营的北票煤矿改组为日满合办公司。他们毫不掩饰自己的贪婪,在所谓的《北票煤矿现状调查》中直言:“此矿煤质优良,实为东亚工业之命脉。”为了满足日本国内钢铁厂的需求,1934年,冠山竖井就产出了27万吨原煤。这些带着中国矿工体温的煤炭,通过锦州港的货轮,源源不断地运往日本八幡制铁所,成为日本军国主义扩张的资源“燃料”。 在台吉矿的作业面上,矿工们的处境犹如地狱。他们像蝼蚁般在煤层中艰难地匍匐着,日本监工手持前端包铁的橡木棒——所谓的“文明棍”,在潮湿的巷道里来回巡视,那棍子随时会落在稍有懈怠的矿工身上。幸存者回忆,每天天还未亮,他们就被驱赶下井,腰间拴着三十斤重的柳条筐,在瓦斯浓度严重超标的环境中爬行采掘。巷道的支护极为简陋,只用三根松木支撑,稍有震动,便可能引发坍塌,夺走他们的生命。1936年,台吉一坑发生透水事故,127名矿工被活活困死在井下。而井口绞车房的日本技师,在事故发生后竟然继续要求提升煤炭,全然不顾井下同胞的生死。 为了维持劳动力供应,日军设立了“劳务系”这一罪恶机构。在台吉镇铁道门附近,炮楼林立的院落里,地下审讯室的刑具常年沾满了血迹。他们通过“招、骗、抓、派”四种手段,疯狂搜罗劳工。在河北遵化,把头们用“每天两顿白面馒头”的谎言,诱骗那些朴实的农民;在绥中集家并村时,青壮年被直接押上闷罐车,如同货物一般被运往北票矿;到了1943年,日军甚至在伪满洲国境内摊派劳工,每个村都必须交出规定的人数。据统计,在长达13年的时间里,共有5.6万劳工被驱赶到北票矿,其中3.12万人永远地埋在了井下,他们的生命被无情地吞噬。 日军推行的“人肉开采”政策,更是令人发指。在三宝矿的开拓巷道里,他们采用“房柱式采煤法”,只开采厚煤层,将薄煤层和支撑柱全部炸毁。这种掠夺式开采导致瓦斯爆炸频繁发生,1941年秋,台吉二坑发生爆炸事故,200多名矿工被冲击波掀入采空区,他们的尸体与煤粉混合,形成了令人毛骨悚然的“肉煤混合层”。据相关记载,北票矿的回采率不足50%,800万吨优质煤炭被永久封存在地下,而这背后,是无数中国劳工的生命代价。 在矿区东北侧的台吉南山,白骨堆积如山。1967年挖掘时,60平方米的坑内竟出土240具尸骨。这些尸骨,有的头骨凹陷,有的下肢被打断,还有一具尸骨保持着蜷缩的姿态——双手护住头部,臀部高高翘起,分明是被活埋时挣扎的样子。万人坑纪念馆的老馆长擦拭着玻璃罩上的灰尘,痛心说道:“这些白骨里,有被狼狗咬死的童工,有因饥饿偷食煤块被打死的妇女,还有参加抗日联军被俘的战士。”每一具白骨,都是日军暴行的铁证,都诉说着那段悲惨的历史。 1945年8月,苏联红军的坦克开进北票,然而此时的矿场,只剩下断壁残垣。日军撤退前,炸毁了所有通风设备,导致最后一批劳工被困井下。在冠山竖井的巷道里,人们发现了用指甲刻在岩壁上的字迹:“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八月十四日,山东曹县李有才绝笔。”这些未能见到光复的灵魂,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最后的力气写下对祖国的眷恋,他们的呼喊穿越时空,震撼着后人的心灵。 如今,北票煤矿遗址已改建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曾经的“亚洲第一千米竖井”旁,新建的纪念馆里陈列着劳工们使用过的破棉袄、草绳鞋和带血的矿灯。当游客们走过那420米长的“廊桥”时,脚下是当年煤炭传输带的遗址,头顶是蓝天白云下的和平鸽群。这段浸透血泪的历史时刻警醒着我们:一个民族若失去了对资源的掌控权,等待它的将是怎样的悲惨命运;唯有铭记历史,才能珍视和平,唯有自强不息,才能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
1967年,辽宁北票,一场暴雨过后,台吉南山的一处山坡突然塌陷,露出了森森白骨。
不服输的六子
2025-03-23 21:47:12
0
阅读: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