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赫鲁晓夫儿子被判枪决,他为救儿子竟两次向斯大林下跪,尊严尽失。但最终

玲珑说历史 2025-03-26 10:20:37

1943年,赫鲁晓夫儿子被判枪决,他为救儿子竟两次向斯大林下跪,尊严尽失。但最终儿子依旧被枪毙,赫鲁晓夫悲痛欲绝,他下定决心要报复斯大林!

即便曾与斯大林并肩作战并批评赫鲁晓夫的莫洛托夫,在晚年也不得不承认,相较于斯大林时代,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生活要轻松许多。

1894年,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去世,尼古拉二世继位。宫廷内部因政权更替而忙碌不已,而宫廷之外的社会却依旧沉闷,工人阶级依旧生活困苦,农民的贫困状况也没有改变。在远离莫斯科的库尔斯克省农村,随处可见用长圆木搭建的简陋小屋,这些黑木屋是当地农民的住所。屋内空气浑浊,光线昏暗,为了在白天引入些许阳光,屋顶上通常开有几扇天窗,用牛尿泡代替玻璃遮挡风雨。

在这个地区的卡利诺夫卡村,一名男婴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的母亲名叫克萨尼娅·伊万诺芙娜,父亲是谢尔盖·尼卡诺维奇。作为农民的子女,他的童年生活与当地农户无异,从小便在地主家放牧牛羊。14岁时,他随家人迁往乌克兰顿巴斯矿区的尤索夫卡谋生,开始在矿井里工作。15岁后,他进入鲍谢工厂,成为机械装配工学徒。在工厂工作的过程中,他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并阅读了《共产党宣言》。

1912年4月,因参与组织罢工而被厂方解雇,随后转至鲁钦科夫矿继续工作。1934年,斯大林为巩固自身权力,发起了党内大规模的政治清洗。在这一过程中,赫鲁晓夫成为斯大林路线的坚定支持者之一。在审判季诺维耶夫与加米涅夫时,他强烈主张判处二人死刑,并强调对托洛茨基-季诺维耶夫集团的惩处是必然的。

1953年3月的一个深夜,克里姆林宫内灯火通明。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已经去世,新任领导人赫鲁晓夫正在为自己的复仇计划绘制蓝图。十年前,他最疼爱的大儿子列昂尼德惨死在斯大林的命令下,年仅29岁。赫鲁晓夫这些年来不眠不休,就是为了等待这个机会。

时间倒回到1943年,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如火如荼之际。赫鲁晓夫接到噩耗,战斗英勇的列昂尼德竟然在前线被德军俘虏了!作为一名苏联战斗英雄的儿子,列昂尼德受到了纳粹的"特殊优待",他们想利用这个身份显赫的俘虏来打击苏联人的士气。

苏联派出特工冒死将列昂尼德从德军手中救了回来,但等待他的却是更严酷的命运。原来,在被俘期间,列昂尼德受不了纳粹的威逼利诱,在广播中公开发表了反苏言论,声讨斯大林的领导。这已经构成了叛国罪,按照苏联的法律,他难逃死刑。

就在一年前,因为列昂尼德酒后误伤战友的事,赫鲁晓夫已经低声下气地向斯大林求情过一次。尽管事后列昂尼德在母亲面前痛哭流涕,发誓再也不碰一滴酒,但斯大林还是将他发配到了最危险的前线。

赫鲁晓夫再次来到斯大林面前,苦苦哀求,但这一次,斯大林的脸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冷酷。"叛徒就该死!"斯大林的判决如同一道霹雳,击碎了赫鲁晓夫最后一丝希望。

斯大林的去世,为赫鲁晓夫的复仇计划扫清了障碍。他登上了苏联最高领导人的宝座,掌握了至高无上的权力。赫鲁晓夫的第一个举动,就是下令将斯大林的遗体移出列宁墓。

赫鲁晓夫在去世前的一个愿望,是让雕塑家恩斯特·涅伊兹维斯特内为他设计墓碑。这一要求看似简单,但熟悉二人过往的人都知道,他们之间曾有过激烈的冲突。1962年12月1日,赫鲁晓夫在苏共中央书记伊利切夫的陪同下参观莫斯科美协成立30周年回顾展。在展馆二楼,一场仅供内部人士观看的抽象派艺术展正在进行。

赫鲁晓夫看到这些作品后,毫不掩饰自己的愤怒,指责这些作品低俗,根本算不上艺术。他看着涅伊兹维斯特内的作品,直接讽刺说,即便是一头驴子用尾巴甩,也能画得比这更好。赫鲁晓夫的言辞让在场的艺术家们无比尴尬,也使他与涅伊兹维斯特内的矛盾进一步加深。然而多年后,他却选择让这位雕塑家为自己设计墓碑。

1961年十月革命节前夕,斯大林的遗体被移出红场列宁墓,重新安葬在克里姆林宫围墙脚下。士兵们从水晶棺中取出他的遗体,除去衣物,将其放入一口普通的棺材内。随后,他被安葬在普通领导人墓群之中。他的新墓仅有一块大理石石碑,刻着姓名和生卒年份。

1964年10月,赫鲁晓夫被谢列平、苏斯洛夫、戈尔巴诺夫、勃列日涅夫等人联手罢免,被迫“退休”,从此失去一切权力。他搬入郊外的一座别墅,与家人一同生活。刚下台的日子里,他难以接受现实,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有时甚至哭泣。孙子还在上小学时,老师曾问他:“你爷爷最近在干什么?”孩子回答:“爷爷什么也不干,只是在家里哭。”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他开始适应新的生活,热衷于摄影和园艺。一天,几个来自梁赞州的老农民听说他住在这里,便鼓起勇气前来探望。他们站在院墙外,用石块垫脚,扒着墙头往里张望,看到赫鲁晓夫正在小菜园里忙碌,显得颇为投入。其中一人喊道:“喂,尼基塔!他们不会在这里把你干掉吧?”赫鲁晓夫头也不抬,继续忙着手里的活,随口答道:“不会的,不会的。”

0 阅读:49
玲珑说历史

玲珑说历史

日交月替变幻天地多少颜色,人来人往更易乾坤无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