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两名八路军到于家岭村借宿,村长好吃好喝地招待他们,暗地里却向鬼子告密,等两人察觉时,已经被100多人包围了。
从1840年开始,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转型期。这段历史是一部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不断奋进的复兴史。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刻有“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的字句,以铭记那些为民族解放献身的英雄。
曹世范,原名顺子,出生于1924年的山东寿光县。他的父亲曹仲杰是个贫困的羊倌,生活艰难,但竭尽所能将顺子养大。顺子幼年丧母,自己也因病几近夭折,父亲四处乞讨,勉强维持生活。七岁时,曹仲杰将顺子托付给二哥,自己则外出谋生。贫困的童年让顺子练就了坚韧的性格,但也使他年幼时便尝尽人间苦楚。
日军侵华期间,曹家被迫从沾化返回故乡,却又遭遇海潮灾害,土地被毁,生活更加艰难。全家不得不四处逃荒,在口子村暂居。为了生计,顺子独自背着棍子四处讨饭。在16岁时,他因被误认为“八路密探”而被匪兵抓捕。尽管遭受酷刑,顺子始终未屈服,这段经历使他对敌人的仇恨更加深刻,也让他对八路军充满向往。
1940年,顺子终于加入了八路军,并改名为曹世范。在攻打北阴村时,曹世范面对敌军的猛烈火力,主动冲锋,用手榴弹精准摧毁了敌人的机枪点,但他也因此负伤,左手被击穿。尽管受伤严重,他依然坚持战斗,凭借顽强的意志和过人的勇气,在多次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大柏山战斗中,曹世范身负重伤仍坚持作战,表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在于家岭,他与战友张成利被敌军包围,但他们巧妙地声东击西,连杀十余名敌人后成功突围。1944年7月,鲁中军区为表彰他的英勇表现,特别设宴庆祝他单手击败两连伪军的壮举。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萧华高度评价他,称其为“单手战斗英雄”。
1945年,战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全体战士都在为最后的胜利而拼搏。就在这时,一个噩耗传来——曹世范同志在掩护战友时不幸牺牲。全军上下无不悲痛,他们失去的不仅是一位勇敢的战士,更是一位亲密的战友。
张成利想起了1944年,他和曹世范一同执行侦察任务的往事。那一年,他们二人奉命前往于家岭村侦察地形。由于路途遥远,为了互相照应,他们结伴同行。村长得知他们的身份后热情接待,摆下酒席款待二人。尽管有军规在身,不能接受群众的东西,但村长太过热情,他们也只得妥协。
就在两人酒足饭饱之时,不料深夜屋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村长忙去开门,曹世范却觉出了不对劲。当时虽已是午夜,但屋外的敲门声不似村民,反倒像是另有来者。
曹世范的判断果然没错。开门进来的正是一队伪军,他们奉命前来捉拿曹世范和张成利。千钧一发之际,两人眼疾手快,从窗户翻出逃走。一队伪军在黑夜中穷追不舍,曹世范却凭着过人的机智和勇敢,最终击退了敌人,和张成利成功脱险。
事后才知道,原来那村长早已是敌人的同伙,他们布下这场骗局,就是为了活捉曹世范等人。若不是曹世范机警,再加上二人默契十足,恐怕那天就难逃虎口了。也正是有了这次教训,日后曹世范对敌更加谨慎小心,侦察情报屡建奇功。
中国抗战历史中涌现出无数英勇的英雄人物,他们用生命和血汗捍卫了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杨根思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杨根思以“爆破大王”著称,多次荣获战斗荣誉。他不仅是新兵们的偶像,也以关心部下而闻名,还特意送给孟启斌一张亲笔签名的照片。1950年,杨根思得知部队已北上入朝作战,会议一结束便匆匆赶往前线。在同年11月的第二次战役中,他率领连队打退敌人多次进攻,最终抱着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壮烈牺牲,年仅28岁。
抗美援朝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后,停战谈判逐渐展开,但美国试图通过军事压力迫使中朝接受不平等条件。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粉碎了敌人的多次攻势,歼敌超过15万,并通过铁路抢修行动成功保障了物资运输,最终打破了敌人的空中封锁。为配合谈判,志愿军主动发动战术反击,歼灭敌军2.7万人。在391高地的战斗中,邱少云在敌军燃烧弹点燃潜伏地时,为了战斗胜利,忍受剧痛一动不动,最终壮烈牺牲。
在抗日战争中,杜根照的事迹同样令人动容。他出生于山西灵丘的贫苦家庭,17岁时被八路军请来担任向导,后来参军加入三五九旅。在与日军的战斗中,他担任炮兵炮手,屡建战功,曾在一次战斗中摧毁敌碉堡6座。三五九旅回到陕北后,他参加了生产运动,以优异的劳动表现被评为劳动英雄。1940年,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杜根照在抗战中展现了无畏的精神。他在黄河冰桥探路行动中,冒着生命危险为大部队开辟通道。之后的竹沟镇战斗中,他与敌人展开肉搏战,杀敌多名。南征支队与新四军会师时,他在战斗中俘虏敌人6人,缴获大量武器。抗战胜利后,他又参加了解放战争中的重要战斗,为保卫党中央立下了赫赫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