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未必认识自己》
二十年前,有朋友说他每天早上3点起床读书,所以他每晚10点前必须上床睡觉。当时某顺每天写作到零点后,无法理解半夜起床读书的人是图什么,以为他生物钟错乱了。
十五年前,一朋友放弃大城市热闹时尚的圈子,独自在深山老林过着隐居生活。当时某顺一周要出差四天,无法理解他离开人群和舍弃挣钱机会的动机,以为他精神错乱了。
十年前,一朋友把如日中天的企业扔给老婆,自己如无事人般开始学习写作。当时某顺已觉察到这世界快变样,但无法理解提前退休的他究竟想要啥,以为他矫情到错乱了。
直到五年前,某顺也开始了时断时续的山村生活。有人问我考虑过没,岁数大了住在穷乡僻壤的不方便?当意识到自己也成了人家眼里的“脑子有坑”的人,我已无解释愿望。
我们这一生都在主动被动地做事,多数时候是为别人眼中的自己更好看而使劲,少数时候才是为自己的实际需求而用力。是争取别人对我们的赞美好呢?还是让自己舒服好?
过去某顺也不想这个。因为过去某顺也觉得,做人必须有追求,而追求就是成为大众认同的挣钱努力始终上进的人。直到某天我突然意识到,人活着首先得满足自己的快感。
连自己的初心快感都满足不了的努力上进,又有什么意义。我开始思考人活一世本该重视的事情。过去被钱迷了心窍的我们,恐怕也被经济发展带偏,我们都不认识自己了。
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目前真需要什么?过去已错过什么?以后还拥有什么?这四连问必须认真思考后再回答。答案无对错之分,只是你得有个探究自己内心深处需求的过程。
之前我们的焦躁不安,大多因为不知凭自己能力,究竟能过上多好的生活?重新梳理众多需求后,发现不少追求既没意义也没价值,既如此,不如简单点,干脆退回初心了。
初心的底线是健康活着,初心的上线是轻松活着。而健康轻松地活,跟钱有关系,但并不是必然关系。某顺也曾以为“知足常乐”是祖宗忽悠后代的,现在感谢祖宗诚不欺我。
既已确定底线并看清了上线,就得为健康轻松地活,选择我们能继续做的事、和决不能再做的事了。及时止损、回头是岸,要以满足自己的真实需求,作为自己的生活目标。
我们的真实需求,并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庞大和昂贵。接受自己的实力有限,也接受自己有命定轨道,然后按已有条件设置自己的生活模式,一键开启,多余操作都不必有。
多数人的不快乐和焦虑,是因为人生明明有简易程序,他偏要摁那个效应模糊的复杂程序,导致自己再也不能轻松面对每一天。不相信自己的低能,是你不认识自己的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