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简单来说,就是40万国军把3万人的红军包围在了一条河附近,结果来来回回跑

小牧童那小罡吖 2025-03-27 10:02:36

四渡赤水简单来说,就是40万国军把3万人的红军包围在了一条河附近,结果来来回回跑了4次 ,愣是把40万人给活活跑散了   开局就是地狱级别的困局,兵力对比达 13:1 的绝对劣势下,红军不仅缺衣少食,武器装备隔代悬殊,更陷入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绝境。   不是蒋介石不会打仗,实在是毛主席太厉害了,这样的局面放眼全世界,也根本无人能解,无数军事家反复研究都无法重现毛主席的手笔。   当时的国民党报纸上已经早早就准备好“大获全胜”的报道,蒋介石兴奋得都亲自跑到贵阳督战,却没想到历史的剧本在这里出现了惊人的反转。   三万余红军被四十万国军合围在赤水河畔,蒋介石下令构筑起五道封锁线,空中侦察机更是昼夜盘旋。   国民党将领们都在举杯庆贺 "驱虎入笼",即便是如今站在上帝视角,根本都没办法解开这死局,彼时的红军刚经历湘江惨败,减员过半的疲惫之师似乎已陷入绝境。   毛主席从未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可他还是巧妙利用虚实之道,从赤水河蜿蜒的河道中参悟出了破局之策。   原本中央红军是准备北渡长江的,可没想到因为情报失误,郭勋祺所率领川军来势汹汹,还有更多的敌人正在源源不断地赶来,红军瞬间陷入危机。   这时候红军内部已经焦灼万分了,面对敌军布下的天罗地网,,毛主席与其他几位领导人商议之后,调转方向西渡赤水,现代版“明修栈道”悄然跳出了合围圈,使得红军化险为夷。   随后的二渡赤水则是来了一个声东击西,先头部队大张旗鼓北进,造成强渡长江的假象,引得川军潘文华部全线北调。   待敌军主力被调离战场,红军主力突然来了一记回马枪东渡赤水,以迅雷之势攻占娄山关,取得了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场大捷。   接下来打的完全就是心理战了,蒋介石此时已经是气急败坏,他急切地想要将红军全数歼灭来抹平大败的耻辱。   而毛主席有条不紊地指挥着中央红军猛攻遵义西边的鲁班场,蒋介石由此断定红军必然“西进”,可没想到这还是一记幌子,四十万敌军在赤水两岸疲于奔命,都是一场空。   吃了几次教训的蒋介石再次下了判断,当发现红军在主攻古蔺时,他下了狠调集主力大部队扑了过去,却没想到还是再次扑了一个空。   另一边的毛主席仿佛能够洞察蒋介石所有的心理活动和所下的判断,“贵阳地区,兵力空虚,出车!”   中央红军的真正主力急转四渡赤水,跳出包围圈兵锋直指贵阳,贵阳城中的蒋介石惊慌不已,害怕被“斩首”的他急忙调集周边兵马都来护驾。   可没想到蒋介石还是被耍了,四十万大军玩不过三万红军,毛主席四渡赤水的人生得意之作完美收官!   国民党将领顾祝同更是忍不住感慨道:“共军行军法,实为历代兵家未见。”其实蒋介石在这时候就该有预感,自己必败!   这场持续 72 天的机动战,不仅创造了日均行军 60 里的战争奇迹,更实现了从 "被围剿" 到 "调动敌人" 的根本转变。   精准的战场感知、灵活的兵力调配和果敢的战略决心,将地理劣势转化为机动优势,把数量差距转变为心理威慑。   这场战役成为了后世军事家棵树的典范战例,真正的战略主动权,永远属于善于创造战机而非等待战机的人。   毛主席指挥过不少以少胜多的战斗,但唯独“四渡赤水”的辉煌战绩是他一生最得意的手笔。   伟人不愧为伟人,实在令人敬佩不已!

0 阅读:2055

评论列表

239239

239239

40
2025-03-27 21:13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将理论完美灵活运用于实战,这不是偶然,后面那么多重大决策的正确选择,都证明了这一点。

用户11xxx18

用户11xxx18

13
2025-03-29 21:57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神一样的人,亿万人民心中永远不落的红太阳!

曹州卤圣

曹州卤圣

10
2025-03-30 01:51

向伟大领袖毛主席致敬

大山

大山

6
2025-03-30 17:58

神出鬼没,出神入画;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伟人杰作之一

马赛马拉

马赛马拉

2
2025-03-31 13:43

后人再学习再研究,也不可复制。这是毛主席的专利

阿q

阿q

1
2025-03-31 14:49

世界军事的不解之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