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2月,一名战士将炸药包放错了位置,引爆后鬼子炮楼完好无损,副团长拿出望远镜一看:“好你个刘厥兰,让你炸碉堡,你却炸围墙”。 “轰!”一声巨响震撼了整个战场。八路军战士们纷纷望向徐家楼碉堡的方向,期待着看到碉堡被炸毁的壮观场面。 然而,令人失望的是,碉堡依旧屹立不倒,只有围墙被部分炸塌了。 副团长气急败坏怒骂道:“好你个刘厥兰,干的啥事?看我不收拾你!”战士们也纷纷表示不解和失望,认为这次爆破任务失败了。 而刘厥兰这个年仅十九岁的战士,黝黑的脸庞上也写满了坚毅和自责。 自加入八路军后,刘厥兰就一直勤勤恳恳、积极学习,因为自己年轻,所以凡事都第一个主动参与,这次炸碉堡也是他向团长提出要去炸的。 徐家楼碉堡,这是日军的重要据点。当时,山东纵队2团正在徐家楼阻击日军的进攻。日军利用坚固的石屋改造成了碉堡,给八路军造成了巨大的困扰。 炸碉堡这一任务的难度可想而知,在所有人愁眉不展的时候,刘厥兰的自告奋勇让团长喜出望外。 夜幕降临,刘厥兰悄无声息地靠近了碉堡。他仔细观察着碉堡的结构,寻找着最佳的爆破点。然而,由于碉堡的构造异常坚固,他未能找到合适的爆破点,这让刘厥兰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刘厥兰知道,徐家楼碉堡坚不可摧,凭借我军单薄的炸药肯定炸不毁整个碉堡,只能借力打力,把炸药包放在碉堡结构相对薄弱的地方,才能让稀缺的炸药发挥它最大的作用。 时间不等人,刘厥兰只好将炸药包放置在围墙一侧,并点燃了导火索。但坍塌的只有围墙,而不是碉堡。 就在副团长和全体官兵认为刘厥兰是一个把战争当儿戏的毛头小子,准备责备他的时候,他们发现了一件令人意外的事情。 虽然碉堡没有被炸毁,但里面的日军士兵都被震晕了。 原来,刘厥兰在引爆炸药包时,由于位置选择得巧妙,导致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震动波都集中在了围墙和碉堡之间的狭窄空间内。这种强烈的冲击力和震动使得碉堡内的日军士兵无法承受,纷纷晕倒在地。 八路军战士们迅速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会,冲入碉堡内,将晕倒的日军士兵全部活捉。经过审讯,他们从这些日军士兵口中获取了重要的情报,为接下来的战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刘厥兰本是一个来自矿场工人家庭的普通少年,如果没有日本鬼子的侵略,他会拥有一个快乐平凡的人生。 十四岁那年,他瞒着父母,偷偷在矿场附近的空地上试验炸药,结果被村里的长辈发现。他们看到了刘厥兰身上不凡的天赋,便建议他去参军,保家卫国。 刘厥兰听从了长辈的建议,刚好那个时候八路军来矿场招兵,他便主动报名,成为了一名八路军战士。 在八路军中,刘厥兰展现出了在爆破方面的天赋。他勤奋好学,不怕困难,很快便得到了爆破专家王凤麟的赏识和指导。 在王凤麟的悉心教导下,刘厥兰的爆破技术日益精进,成为了八路军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这次爆破任务之后,副团长重新审视了刘厥兰,他意识到刘厥兰的错误也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好处。 他走到刘厥兰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中透露出一丝欣喜和鼓励:“刘厥兰,你真是个天才!王凤麟果然没有看错人呐!” 爆破专家王凤麟得知这件事后,更是高兴到笑得合不拢嘴,他鼓励刘厥兰说:“好小子,不愧是我带出来的徒弟,一定要再接再厉,炸更多的碉堡,把小日本赶出中国去!” 从此以后,刘厥兰更加努力地学习和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爆破技术,为我军夺取胜利果实立下了汗马功劳。 而那次“失误”,也成为了刘厥兰人生中一段难忘的回忆和不可磨灭的战绩。
1941年2月,一名战士将炸药包放错了位置,引爆后鬼子炮楼完好无损,副团长拿出望
寻墨阁本人
2025-03-27 17:47:57
0
阅读: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