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日本人腾弘原发明了二维码,可他并不明白二维码的价值,还认为二维码将在10年内被淘汰,因此连专利也不愿申请!可没想到这一决定,竟让中国公司赚的盆满钵满! “二维码作用不大,不到10年就会被淘汰了,这么简单的技术,就不用写上我的名字了。” 当初日本人藤原弘说出这番话的时候,一定预想不到二维码以后会被贴满全世界。 小小一个二维码,在中国扫出了上万亿经济规模,二维码的应用被中国人玩儿出了花,让世界大开眼界。 数字化时代二维码迸发出强大的经济动能,全球每天要扫100亿个二维码,而中国的二维码应用占了九成。 二维码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人们司空见惯又必不可少的自动识别应用,然而在被发明之初,二维码仅仅被当成了一个简单的电子标签。 藤原弘是日本电装株式会社旗下一家子公司的员工,主要工作就是设计公司产品的标签上的条形码。 这个条形码就相当于电子身份证,只要用机器一扫,就能看到产品详细参数、生产日期等信息。 藤原弘所在公司是从日本著名品牌丰田汽车中独立出来的,主要还是给丰田汽车提供零配件。 一辆汽车的生产线是十分复杂的,配件安装的工序又十分精密,一个零配件失误,就有可能导致整个生产线报废。 因此追溯零配件的来源很重要,90年代的时候,条形码还是简单的一维台条形码,能够编码进去的信息有限。 但这对于复杂的汽车零配件来说远远不够,汽车数据都是精确到小数点的,也不能等上了装配间之后,再依靠人工一个个对照匹配。 藤原弘的任务就是给传统条形码升级,增加这个电子身份证的信息存储容量。 虽然条形码在如今看来十分简单,任何一个人都能利用网络工具制作编码,但是在当时,藤原弘带着团队研究了两年才终于取得突破。 一维码升级成为了二维码,存储能力升级了250倍,不仅能够存储数字和文字,还能存储图像。有了这个码,只要一扫就能直观地看出零配件是否符合要求。 不过这个发明在整个汽车工业来看,只是最不起眼的一环,藤原红和日本公司都觉得,只要掌握了原理,随便很找个网络工具就能实现。 日本人没有觉得二维码会成为一种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方便应用,藤原弘甚至觉得,这个技术太笨了,早晚会被淘汰了。 因此日本人也没有去费心思申请专利,自然更不会思考拓展二维码的应用场景。 二维码就这么平平无奇地被人忽视了很多年,直到中国人发现了慧眼识珠,成为了二维码的伯乐。 中国对世界上流行的几种二维码编码技术进行了翻译研究,开始创新中国自己的二维码技术,二维码在中国有了统一的标准格式。 这一举动对二维码能够在中国发扬光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古代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正是因为标准不统一阻碍了统治。 中国的二维码有了国家标准之后,二维码技术在中国更加精进,来自中国的徐蔚抢先申请二维码扫描的技术专利。 徐蔚接连在中国、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地都申请了专利,当时智能手机扫描二维码的普及率还不高。 谁都想不到仅仅是扫描二维码这个动作,就能得到数亿元的专利费用。当时的发达国家中,智能手机用户对扫描二维码这件事还很陌生。 二维码率先在中国引起了爆发式的普及应用,移动支付进入人们的生活,二维码成为中国人衣食住行不可或缺的一环。 所有想要进入中国市场的互联网产品,都少不了要使用二维码专利,徐蔚的公司每年光是在海外收取独家授权费用,就能拿到7亿元。 藤原弘当初预言二维码是个短命的发明,因此对它没有重视,而中国人让扫描二维码,成为了互联网时代的新四大发明。 如今在中国旅游的外国人,也感受到了二维码扫描的支付的便利,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就能满足生活中的大部分需求,科技真的能改变生活。 参考资料:中国的二维码应用占全球九成以上“码”上经济迸发新活力|2020年06月10日05:29人民日报海外版
1994年,日本人腾弘原发明了二维码,可他并不明白二维码的价值,还认为二维码将在
老阿七说史
2025-03-27 19:02:0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