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对中国最大的贡献就是归还了旅顺港。斯大林时期赖着不给。另外,在中国最困难

任向前养护说 2025-03-28 16:21:16

赫鲁晓夫对中国最大的贡献就是归还了旅顺港。斯大林时期赖着不给。另外,在中国最困难的时期向中国提供了100多万吨粮食,和糖,以贷款的方式提供。还帮助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原子反应堆。1964年,被苏共解除所有职务,赋闲在家,并于1978年逝世,享年78岁,善终。   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曾经历一段蜜月期,赫鲁晓夫是这段时期的主要推手。为了帮助百废待兴的新中国,苏联伸出了援手,力度空前。   1954年赫鲁晓夫访华期间,大手笔一挥,不仅提供了高达5.2亿卢布的低息贷款,这在当时约合25亿元人民币,要知道那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才八百多亿。   这笔钱和随之而来的是超过两百个工业援助项目,涵盖钢铁、军工、化工等几乎所有重要的工业领域。   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苏联直接把四家重要的公司,包括轮船制造、石油勘探、有色金属和民航企业打包赠送给中国,还派遣了数以万计的技术专家。   这些专家带着成套的技术资料和教学大纲,手把手地帮助中国建立起现代工业体系,这对于当时技术几乎一片空白的中国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除了经济和技术援助,赫鲁晓夫还有一个对中国意义重大的举动,那就是归还旅顺港。   旅顺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苏联在雅尔塔会议上未经中国同意就长期占有,构建在远东地区的军事力量。   但赫鲁晓夫顶着国内的巨大压力,主动提出归还旅顺,撤离时间有所延迟,但最终还是兑现了承诺。   三年困难时期,苏联也曾提供粮食援助,虽然是以贷款方式提出,最终被中方婉拒。   在核技术领域苏联虽然有所保留,但也提供了核反应堆的技术援助,为中国日后原子弹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只是可惜蜜月期是短暂的,最终中苏关系走向破裂,赫鲁晓夫也难辞其咎,他全盘否定斯大林,推行三和两全的路线。   更直接的冲突体现在国家利益上,例如苏联提出在中国建设长波电台、组建联合舰队,这些提议实际上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安全利益,最终激化了矛盾。   赫鲁晓夫性格上的专断和强硬,也加剧了沟通上的障碍,分歧难以弥合,从历史的角度看,赫鲁晓夫对中国的影响是复杂且深远的。   他的大规模援助确实加速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为中国后来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但与此同时,因为国家利益的冲突,还有他自身性格和政策的局限性,他也成了中苏关系破裂的关键人物。

0 阅读:89
任向前养护说

任向前养护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