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7月,叶帅病情恶化,中央做了两手准备,最终,另一个准备没派上用场。中央

青史如烟啊 2025-03-29 11:41:47

1984年7月,叶帅病情恶化,中央做了两手准备,最终,另一个准备没派上用场。中央:全部撤掉!

1979年,叶剑英的警卫员们敏锐地察觉到了他行走时的异常。

但他仍然坚持参与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叶帅的脚步开始变得蹒跚,步幅也逐渐缩小。

警卫员们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立即向中央报告了这一情况。

后叶帅被安排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

检查的结果令人担忧:叶剑英的肺部出现了感染的迹象。这对于一位高龄老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中央高度重视叶帅的健康问题,专门成立了一个保健小组,全面负责他的医疗护理工作。

保健小组的成员都是各个领域的顶尖专家,他们为叶帅制定了详细的治疗和休养计划。然而,叶剑英是一位不善言辞、淡泊名利的人,他对自己的健康问题向来不太在意。工作一直是他生命的全部,即使在身体出现问题的情况下,他仍然坚持参与各项事务。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83年。这一年2月,叶帅正式向中央提出,不再担任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常委会委员长的职务。这一决定无疑让许多人感到惋惜,但也反映出叶剑英对自己健康状况的清醒认识。

1983年6月,叶剑英在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主席。这个职务虽然较之从前有所降低,但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领导岗位。叶帅主要负责军队的视察等工作,这也是他擅长和热爱的领域。

然而,就在叶帅视察各地军队的过程中,他的健康问题再次引起了保健小组的高度重视。经过仔细检查,医疗专家们确诊叶剑英患上了帕金森病。这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慢性疾病,会导致手抖、僵直、行动迟缓等症状。

回想起1979年叶帅步态异常的情况,大家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时就已经出现了帕金森病的早期征兆。而现在,随着叶剑英年事已高,病情也在不断加重。

更令人担忧的是,就在确诊帕金森病后不久,叶帅又被检查出患有心肌梗塞。这无疑给他的健康状况雪上加霜,也让保健小组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所幸的是,叶帅身边汇聚了一批顶尖的医学专家,他们昼夜守护,终于帮助叶剑英度过了病危期。

1984年7月,叶剑英的健康状况急转直下。原本就多病缠身的他,此时更是雪上加霜。高烧、咳血等症状接连出现,呼吸也变得十分困难,必 须依靠呼吸机的辅助才能勉强维持。

面对叶帅病情的恶化,中央高层紧急商议对策。

大家一致认为,必须做好两手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同时也要未雨绸缪,防范最坏的情况发生。

一方面,中央决定请全国著名的呼吸外科专家钟南山教授来北京,为叶剑英进行紧急手术。钟南山是这一领域的权威,他的到来无疑给叶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

另一方面,中央也做好了叶帅可能不幸去世的准备工作。人民大会堂的工作人员接到通知,要求他们开始布置追悼会场。整个大会堂笼罩在一片肃穆的氛围中,每个人都在为这位老革命的健康状况担忧。

钟南山教授抵达北京后,立即与叶剑英的医疗团队会合,商讨手术方案。大家都知道,时间就是生命,必须争分夺秒,抢救叶帅的生命。

手术开始后,钟南山和他的团队全神贯注,与时间赛跑。整整80分钟的时间里,手术室内外都笼罩在一片紧张的气氛中。每个人都在为叶帅的生命祈祷,希望奇迹能够出现。

终于,手术结束了。当钟南山教授走出手术室,向在场的人们宣布手术成功时,所有人都欢呼起来。叶剑英虽然还没有脱离危险,但至少又看到了生还的希望。

与此同时,人民大会堂内紧急撤去了追悼会的布置。那个中央提前准备的"另一个方案",终究没有派上用场。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叶帅留在了大家的身边。

然而,叶剑英虽然暂时度过了这次危机,但他的身体状况依然十分令人担忧。多年的疾病已经严重影响了叶帅的健康,他能走到今天,已经是一个奇迹了。

叶剑英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更是一位值得尊敬的长者。他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奋斗了一辈子,即使到了晚年,依然在为党和国家工作。他的健康问题,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事情,更关乎整个党和国家的兴衰。

这次叶帅病危,再次让所有人意识到了老一辈革命家们的宝贵。他们是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是共和国的脊梁。我们要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珍惜他们,尽最大的努力去呵护他们的健康,让他们安享晚年。

0 阅读: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