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伦参谋长在办公室里看一份名单。崔伦参谋长立即将秘书叫了进来,说道:小李!给我备车!我要到政治部去一趟。 1938年,正值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时期,崔伦怀抱着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走上了革命道路。那一年,年仅十八岁的他,毅然决定加入革命工作。同年3月,崔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与无数革命者共同的长征。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崔伦的表现得到了组织的认可。1943年1月,他被任命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的电台区队长,正式承担起了更为重要的任务。这一职位使得他直接参与到前线的指挥通信工作中,进一步磨砺了他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电台不仅仅是信息传递的工具,它更是战场上指挥员和前线士兵之间的纽带。作为电台区队长,崔伦需要确保信息畅通无阻,同时还要防止敌人的干扰和破坏,这样的工作压力常常让他处于生死边缘。 战局瞬息万变,革命的形势也随时可能发生变化。1945年10月,崔伦的任务又发生了调整,他调入了军委三局办公室,担任科员,工作性质有所变化,从战地通信转为后勤保障。在这个岗位上,崔伦依旧兢兢业业地工作着。他的职责是为整个通信工作提供后勤保障和指挥调度。这一阶段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战斗,但崔伦的工作同样至关重要。后方的保障是前线胜利的基础,他始终坚信,哪怕是最不起眼的岗位,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历史意义。 进入1947年6月,崔伦再次迎来了职业生涯的转折。那时,随着中共中央前委的通信体系逐渐发展壮大,崔伦被任命为通信大队长,这一职务使他更加接近核心的指挥决策层。此时,解放战争的形势更加严峻,崔伦的职责是确保各级指挥机关之间的高效联络,保障党中央与前线指挥的无缝对接。通过这段时间的历练,崔伦不仅在通信领域展现了非凡的才能,同时也在组织协调、指挥调度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1949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即,崔伦的职责也随之发生变化。他被任命为军委三局通信联络科科长,负责全国范围内的通信联络工作。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任务,需要快速应对全国范围内的各种情况,确保新生的国家机器运转顺畅。在这一时期,崔伦的组织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他为新中国的成立和稳定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崔伦继续在军委通信部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950年10月,他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担任志愿军司令部通信处处长。这是一个极为艰难的任务,朝鲜战场的通信条件极其恶劣。崔伦和他的团队不仅要面对敌军的干扰,还要在极度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完成任务。他们常常在极端严寒的环境中保持电台畅通,确保指挥中心与前线的沟通没有任何障碍。朝鲜战场的工作经验,也让崔伦对通信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战争中,信息流的畅通往往决定了胜败的关键。 回国后,崔伦继续在军委通信部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巨大作用。1954年1月,他担任了军委通信部通信处处长,开始全面掌控整个军委通信部门的运行。他的任务不仅是保证通讯的畅通,更是要在日益复杂的军事环境中,优化通信的效率和安全性。此后的几年,崔伦的职位不断上升,先后担任了军委通信兵副参谋长、《通信战士》杂志社社长等职务,并最终在1964年6月,成为了军委通信兵司令部的参谋长。此时的崔伦已经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系统的中坚力量。 1968年的一个普通下午,通信兵司令部办公楼里一片寂静。崔伦参谋长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前,手中拿着一份刚刚送来的名单,神色凝重。他快速地翻看着名单上的内容,突然眉头紧锁,立即叫来了秘书小李。"去备车,我要去一趟政治部。"崔伦参谋长的语气坚定而急促。 在等待车辆准备的间隙,崔伦参谋长再次仔细审视这份名单。这位科技部的女参谋,她的丈夫曾是一名优秀的通信兵战士,在援越战争中为了保护重要的通信设备,不幸牺牲在异国他乡。她的父亲更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就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样一个为国家付出了巨大牺牲的家庭,现在却要面临新的困境。 正当崔伦参谋长准备动身时,秘书建议先请政治部的同志过来当面沟通。很快,一位政治部的干部来到了办公室。面对崔伦参谋长关于这位女参谋为何被列入下放名单的质询,政治部干部支支吾吾地表示这是因为她父亲被认定为"过线人物"。这个说法立即引起了崔伦参谋长的强烈反对。 崔伦参谋长严肃地告诉政治部的同志,如果他们坚持这个错误的决定,他将会继续过问此事。这种态度让政治部的同志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第二天,政治部很快做出了调整,将这位女参谋的名字从下放名单中删除。 这个结果来之不易。作为一名军队高级干部,崔伦参谋长深知在特殊年代里,即便是为烈士家属说话也需要莫大的勇气。但他始终认为,对待为国牺牲的烈士家属,理应给予特殊的关怀和照顾。这不仅是一个军人的责任,更是对革命先烈最基本的尊重。
崔伦参谋长在办公室里看一份名单。崔伦参谋长立即将秘书叫了进来,说道:小李!给我备
百年战争录
2025-03-29 13:43:1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