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去上海看病,在一家食堂吃饭。服务员看副司令穿着破衣服

鉴史忆往呀 2025-03-29 15:27:31

1980年,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去上海看病,在一家食堂吃饭。服务员看副司令穿着破衣服,嘲笑道:“衣服这么烂,该送到博物馆了!”副司令也不生气,只是微微一笑,对服务员说:“我女装都穿过……”

童炎生于1911年3月19日,出生于江西省安福县严田乡磨下村的一个普通家庭。在动荡不安的年代,童炎生的成长历程充满了挑战与奋斗。1929年,他在湘赣苏区加入少先队,标志着他正式投身于革命事业。这一时期的湘赣苏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重要根据地,童炎生在这里接受了系统的革命教育,培养了坚定的政治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斗志。 1930年4月,童炎生转入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在红军的熏陶下,他不仅学习了基本的军事技能,还深入理解了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1933年,童炎生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党的一员,为后来的革命事业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童炎生担任湘赣军区红军第三团排长及政治指导员,负责指挥和管理基层战士,同时进行政治教育,提升士兵的思想觉悟。随后,他升任湘赣军区敌后挺进大队分队长、副官,领导敌后游击战,积极配合主力部队进行反“围剿”作战。作为湘赣游击支队司令部第二大队分队长,他在艰苦的条件下指挥多次战斗,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强的领导能力。最终,童炎生成为茶陵攸县莲花游击大队大队长,全面负责该地区的军事和政治工作,成功地稳定了当地的治安,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赞誉。 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童炎生转入新四军,担任第一支队第二团连长、政治指导员、营政治委员及团政治处主任等职务。他积极参与新四军先遣支队的韦岗战斗,展现了卓越的指挥才能和坚定的抗战决心。北渡长江后,童炎生参与了黄桥战役和曹甸战役,这些重要战役对抗日战争的整体进程起到了关键作用。1941年1月,新四军重建军部后,童炎生担任新四军第一师第二旅第四团政治处主任、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六旅第四十八团政治处主任、苏中军区特务第三团政治委员及新四军第一师第一旅政治部主任,全面负责政治工作,确保部队的思想统一和战斗力提升。 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童炎生的军事才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他先后担任华中野战军第六纵队第十八旅政治部主任、苏中军区独立旅政治部主任、苏中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司令员、苏北军区泰州军分区司令员及苏北第一渡江司令部司令员,全面负责各级部队的政治和军事工作。在苏中战役和渡江战役中,童炎生指挥的部队表现出色,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0年的一个普通日子,69岁的江苏省军区副司令童炎生将军独自一人踏上了去往上海的列车。 车厢里的人们并不知道,这位平凡的老人曾是一位杰出的红军将领,数次在战场上与死神擦肩而过,用鲜血和伤痛捍卫了新中国的诞生。 童老将军虽然是响当当的开国将帅,但他从不搞特殊化。 这次去上海看病,他执意要自己去,婉拒了军区特意安排的专车接送和陪同。一路上,童老身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衬衫,与普通的老人没有什么两样。 到了上海,童老将军住进了延安饭店。一天中午,他来到一家干部食堂用餐。由于饭店里人多,服务员忙得团团转。一个年轻的服务员端着饭菜匆匆走到童老将军面前,看到他身上那件陈旧的衬衫,随口就说:"这衣服都穿成这样了,该进博物馆了!" 童老将军听了,并没有生气,他微微一笑,慢悠悠地对年轻人讲起了过去的故事。原来,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革命年代,红军将士们的衣着总是补丁摞补丁,每一件衣服都是用生命换来的,弥足珍贵。 童老将军还告诉年轻人,自己当年为了掩护战友,腿部和手臂多处负伤,甚至险些丧命。那时候,他们这些红军指战员连冬天的棉衣都没有,更不要说什么像样的军装了。有一次,部队缴获了一批国民党军的补给,其中就有一件女式旗袍,童老将军破天荒地穿上了那件旗袍,惹得战友们哄堂大笑。 就在这时,坐在邻桌的一位中年军官抬头望见了童老将军,他愣了一下,随即便站起身来,向童老敬礼:"童司令好!"童老连忙摆手,轻声说:"同志,我已经不当司令好多年了,你坐下吧,不要扰了大家用餐。" 老将军淡泊名利、不慕虚荣的作风令年轻的服务员和在场的军民们由衷地钦佩。大家纷纷向他敬礼,感谢他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 年近古稀的童老将军虽然早已退居二线,但他心里始终牵挂着部队和国防事业的建设发展。这次千里迢迢赴沪就医,也是迫于家人的再三要求。童老将军情愿省吃俭用,也不愿给国家增添负担。他的言行处处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和革命传统。 在列车返回江苏的路上,童老将军闭目养神,回想起自己峥嵘的革命岁月。

0 阅读:45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