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8年戚继光被罢官免职回到家乡蓬莱,他的妻子随即抛弃他,变卖家产带着戚继光家族几十口人远赴他乡。戚继光在贫病中孤独死去。 戚继光,生于1528年,山东蓬莱人,字元敬,号南塘。他的父亲戚景通是明朝的一位军事官员,戚继光自小便受到军事家庭的熏陶,少年时代便展现出不凡的军事才能。 戚继光的军事生涯,始于他17岁那年。当时,他的父亲去世,戚继光继承了父亲的职务,担任登州卫指挥佥事,主要负责管理登州的屯田事务。 虽为一介文职,他却早已心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理想。在登州的任期内,戚继光首次接触到倭寇的暴行,并亲眼见证了北方鞑靼的入侵。那时的倭寇在沿海地区肆虐,无恶不作。 戚继光深感自己的国家正处在四面楚歌的境地,随即开始编写《备俺答策》等军事文献,提出了针对倭寇和蒙古骑兵的防御策略,且开始筹划自己未来的抗倭事业。 在明朝的历史中,嘉靖年间可谓是倭寇泛滥的时期。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戚继光因其在“庚戌之变”中的突出表现被朝廷重用,张居正力荐他担任蜀部指挥佥事,负责山东沿海地区的防卫工作。 与此同时,朝廷为加强沿海防线,又设置了宁绍台参将一职,戚继光被任命为宁波、绍兴和台州的参将,三地正是倭寇作乱最为严重的区域。面对这块复杂的战区,戚继光不仅要面对倭寇的侵扰,还要防范朝廷内外的政治风波。 上任后,戚继光发现明军士气低落,战斗力差,军纪松散。明军对百姓肆意欺压,然而面对倭寇却显得胆怯懦弱,百姓甚至传出了“遇倭犹可逃,遇兵不得生”的句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戚继光决定重建一支强大的军队,戚家军由此应运而生。 通过对义乌、永康地区民众的招募,戚继光成功组建了一支敢打硬仗、纪律严明的军队。这支军队在戚继光的训练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作战风格,以强烈的国家意识和保家卫国的使命感为核心,演变成了抗倭的中流砥柱。 戚继光的训练方法独具匠心。他通过制定严格的军纪,激发士兵的忠诚与英勇精神,强调“兵民一体”的战略理念,令士兵与百姓共同抗倭,确保军民合一。此外,戚继光还依据地形和倭寇的战术特点,创制了“鸳鸯阵”等多种灵活的战术阵型。 这些阵型不仅能够迅速适应不同的战场条件,还能在与倭寇的对抗中发挥出巨大的威力。结合新的火器、战舰等装备,戚继光带领“戚家军”屡次获得胜利,成为东南沿海地区抗倭的主力军。 “戚家军”的成名战役包括台州大捷、林墩大捷、平海卫大捷等,这些胜利直接导致了倭寇在浙江、福建、广东等地的彻底溃败,明朝东南沿海的倭患得以根本解决。 戚继光的军功为他赢得了福建总兵的职位,同时也使他在历史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谭纶对戚继光的评价极高,称他不仅是当时的“虎臣”,更是“振古之名将”。 然而,戚继光的军事成就并非完全顺利。明朝的北方战局仍然复杂,鞑靼骑兵时常扰乱边疆。为了有效应对这一威胁,朝廷再次召回戚继光,让他担任蓟州总兵,负责防守山海关等北方重镇。 戚继光上任后,迅速分析北方防线的漏洞,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有效的防御措施,包括修建1000多座空心敌台,创新复合“车营”阵法。这些策略大大增强了北方防线的稳固性,使得蒙古骑兵屡次受挫。 戚继光在蓟州的任职时间长达十六年,期间,他整顿了边防,修缮了防线,使得蓟州长期处于稳定状态。许多接任的将领都沿用了戚继光的防御方法,北方的边患也得到有效遏制,数十年未再发生严重的战事。 尽管戚继光在军事上的卓越成就无人可比,他的政治生涯却未能得到应有的回报。张居正死后,戚继光的政敌纷纷崛起, 由于与张居正关系密切,戚继光遭到权臣的排挤,先是被调任广东总兵,随后被罢免。他的晚年生活困窘,甚至连治病的费用都难以承担。1587年,戚继光去世,享年59岁。 参考资料:刘素平作. 《千古人物 抗倭名将戚继光传》 2022
1588年戚继光被罢官免职回到家乡蓬莱,他的妻子随即抛弃他,变卖家产带着戚继光家
爱吃凉历史
2025-03-29 18:47:33
0
阅读:113
其真
不能理解成是避祸吗?在外人看来戚继光是张居正的人,张居正可是祸及家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