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朱祁镇在瓦刺待了好几年,安然无恙。拿回江山后,不但没有征讨瓦剌,反而在内部大开杀戒。清朝给前朝修的史书,很多重要事件充满矛盾,以至于读起来读懂极为困难。 据说,于谦才是大明的掘墓人。他取消南北榜,帮助江南文人夺权。他炮制土木之变,养寇自重。使努尔哈赤一点一点做大,最终葬送了大明江山。 江南出人才不假,但江南的人才,很多没有大一统的情怀,只有宗族利益,这也是为什么很少有朝代,是江南人建立的。江南很多所谓的人才,就像三国时的孙吴政权,不在意偏安一隅,更在乎宗族利益。至于国家怎么样,不关我事,俗称江东杰瑞。 土木之变肯定藏了很多秘密,瓦剌打败大明精锐,抓了明朝皇帝后,为什么不直接拿下空虚的京城,反而掉头回去了?中间隔了三个多月,等准备好了再进攻,你认为这合理吗? 一次简单的遭遇战,为什么史书叫土木堡之变,不叫土木堡之战,就已经很清楚了。怎么没人会叫萨尔浒之变、长平之变、香积寺之变…叫事变的一般都是自己内部出现了反叛行为,导致意料之外的情况。 史书称为土木堡之变,充分说明就是明朝内乱而已。至于第一个杀于谦,可能于谦是主要参与者。即便于谦不是整个事变的主谋,造反的军头杨洪可是于谦的亲家。 有种说法,于谦和皇后是事件的主谋,说白了就是政变。于谦被杀头一点不冤,好在一首石灰给他洗白了。
现在竟然有人说清朝第一个对外条约尼布楚条约是一个不平等条约。
【1评论】【3点赞】
ABCDE12345
说什么朱祁镇大军缺粮是因为军队集结时间太短来不及调粮。但大军跑边关个来回用了几十天了还是缺粮,也是时间不够吗?那于谦拿到兵权后3天就调了800万石粮食到北京,这调粮能力真是天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