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国家花了三亿建了光伏电站,想着用电站治沙。结果草长得太快,设备全被挡住了。后来,工作人员把光伏板抬高了三米,再放了二十万只羊。羊吃草,草地恢复了,沙漠也变绿了。效果不错。 人民网也说,这“牧光互补”效果好,草地覆盖率提高了80%,牧民收入也多了。羊的粪便成了肥料,沙尘暴少了。这个方法真有创意。 先看这场“人羊板”的三角恋。光伏板高了三米,底下成了天然羊圈,羊儿啃草时还能给土地松土;羊粪落在光伏板阴影里,既当肥料又保墒。磴口县牧民老杨算了笔账:以前养二十只羊要跑十公里草场,现在电站里就能放五百只,光卖羊肉一年多赚八万,连羊毛都能卖钱。这哪是治沙?分明是给沙漠装了台“生态印钞机”。 再说“光伏羊”的逆袭之路。内蒙古农科院数据显示,牧羊区植被覆盖率从15%飙到95%,沙层厚度减少37厘米,连空气湿度都增加了12%。更绝的是,羊啃过的草根反而更耐旱,去年遭遇特大沙尘暴,隔壁没放羊的光伏区板子被埋了一半,磴口的电站却毫发无损。网友辣评:“羊才是真正的治沙专家,啃草比种草管用!” 最打脸的是“传统治沙”论。以前种树防沙,成活率不到30%,还得年年浇水;现在放羊治沙,成本降了60%,生态系统自己就能循环。磴口县林业局长说:“我们试过无人机播种、机器人种草,都不如羊啃得实在——它们连骆驼刺都不放过,简直是沙漠清道夫。” 对比国际案例更讽刺。以色列用滴灌技术治沙,成本是磴口模式的8倍;沙特花百亿建太阳能农场,结果板子被沙埋成“沙堡”。中国这招“牧光互补”,用二十万只羊就解决了世界级难题,连联合国荒漠化防治组织都来取经,直言:“中国人把经济学和生态学玩明白了!” 这是场“歪打正着”的生态革命。当工程师发现板子被草挡住,没有选择除草剂,而是请来了“羊工程师”;当牧民抱怨草场退化,没有选择圈养,而是和光伏板组了CP。这种“接地气”的智慧,比实验室里的论文管用多了——毕竟在沙漠里,能让羊吃饱、让电发好、让沙固定的,才是好模式。
三年前,国家花了三亿建了光伏电站,想着用电站治沙。结果草长得太快,设备全被挡住了
帽客
2025-03-29 19:37:36
1
阅读:3717
用户16xxx85
赵女士养牛
用户13xxx64
三亿的光伏板电厂占地不要一千亩,就算分布稀,也不到两千亩,能养20万只羊?
独行侠 回复 03-30 03:29
浮夸成风!自媒体的文章,你跟它较什么劲?
学无止境
最重要是光伏把阳光转成了电能,降低热能产生,调控了温度,提搞生态循环!
用户16xxx37
我差点就信了!如果昨天不是听说沙尘已吹到四川
中国最靓的仔 回复 03-30 10:17
我长这么大,也是第一次遇见[捂脸哭]
感觉中华
要在中蒙边境全部设置这种生态草场,诱导蒙古人跟着我们干!
游客
震惊了全世界
优土乐土
瓜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