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彼时51岁的张学良,已经被囚禁在台湾省的居所里,明明还是中年,却是一副坐在石墩上,目光呆滞,头发凌乱的模样。 那是1952年的春夏之交,51岁的张学良被拍下了这样一幅画面:他静静地坐在台湾新竹县五峰乡井上温泉住所门前的石墩上,双手环抱在胸前,一副黯然神伤的模样。他穿着粗糙的麻布衣衫,头发凌乱且掉落严重,目光呆滞无神,表情木讷,整个人透着一股说不出的落寞与消沉。 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少帅",此时此刻已经被囚禁了整整16年。看着照片中的他,谁能想象这就是当年意气风发、统领数十万军队的东北军统帅?谁又能想到,这个被囚禁的中年男子,未来还将在禁锢中度过漫长的岁月? 井上温泉的生活环境极其恶劣。这个地方偏僻至极,与外界仅靠一条常常损坏的公路勉强相连。张学良和妻子赵一荻住在一排年久失修的日式木造平房里,冬天阴冷潮湿,夏天稍遇暴雨便四处漏水。国民党当局严禁当地原住民帮助他们,也不允许他们越过特务设置的警戒线。 在这里,曾经锦衣玉食的少帅只能自己动手种点青菜,养些鸡鸭来维持基本的营养。他的健康状况也每况愈下,视力和听力都大不如前。曾有一次,他患上急性阑尾炎,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连续做了两次手术,身体状况极差。 张学良的四弟张学森的女儿张闾蘅后来回忆道:"那十年他们过得很苦。大伯靠自己种点青菜、养些鸡鸭才得以维持简单的营养。本是大家闺秀的大妈也能熟练用缝纫机自己缝衣被,以抵御山中寒冷。那里连电灯都没有,几年里,大伯听力、视力大为减退。" 面对这样的生活,张学良内心的痛苦与煎熬可想而知。他曾在日记中写下"恨天低,大鹏有翅愁难展"的悲悯诗句,表达对自由的渴望。有时候,当烦闷难耐时,他会借酒消愁,甚至开枪射击以发泄满腔怨恨。 幸运的是,在宋美龄的劝说下,他皈依了基督教,找到了精神上的寄托。每到星期日,他就会下山到士林的一家小教堂去做礼拜,这成为他枯燥生活中为数不多的慰藉。 而在这一切苦难中,赵一荻始终陪伴在他左右。这位曾经的大家闺秀在1941年毅然决然地回到丈夫身边,抛弃了荣华富贵,将不满10岁的儿子送到朋友家,义无反顾地与张学良共度囚禁生涯。她学会了使用缝纫机制作衣物,适应了艰苦的生活条件,用她的爱与坚韧支撑着这个家。 坐在井上温泉简陋住所前的石墩上,张学良的思绪或许已回到十六年前那个改变他一生的决定。1936年12月12日,他与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扣留了当时的国民政府领导人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当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做出了让许多人至今仍难以理解的选择——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南京。他的私人飞行员伦纳德亲眼目睹了这一幕,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飞至南京的一个军事机场,一大群士兵马上围住了少帅。从少帅脸上听天由命的表情来看,他有预感可能会被暗杀……迈开几步,又回头再一次默默地握了我的手。我目送少帅。他身着黑色制服,头戴黑色碉堡式帽子,昂着头,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流,穿过了阻隔着他的一道人墙。他走过那些曾经是朋友的面前,而这些朋友现在已变成敌人了。" 就此36岁的张学良失去了自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以"胁迫统帅罪"判处他有期徒刑10年,剥夺公权5年。1937年1月4日,又下特赦令,将他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这个温和的词汇背后是长达数十年的幽禁。 从浙江奉化溪口到安徽黄山,从湖南凤凰山到贵州贵阳麒麟洞,蒋介石将张学良秘密关押在多处地方。1946年11月,张学良和赵一荻被转移到台湾,从此再也没能踏上大陆的土地,也未能回到东北给父亲张作霖扫墓,这成为他晚年最大的遗憾。 1945年春天,被关押多年的张学良曾给蒋介石送去一块怀表,寓意时间已久,该解除"管束"了。蒋介石却以鸟笼回赠,意思是让张继续做"笼中之鸟"。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示了张学良当时的处境——即使战争结束,他的牢笼依然存在。 回看张学良的一生,他出身于辽宁海城,父亲是威震东北的"东北王"张作霖。张作霖给儿子取名"学良",是希望他以汉代名臣张良为榜样。然而,历史的进程往往出人意料。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率众退入关内,背负了"不抵抗将军"的骂名,这种内心的痛楚一直伴随着他。 在《张学良口述历史》中,他无限感慨地说:"我的事情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从21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这句话道出了他对自己命运的清醒认识。 直到上世纪70年代,张学良才开始逐渐获得自由。1990年6月1日,台湾当局官员和张学良的好友在台北圆山饭店为他举行九十岁生日寿宴,标志着他正式获得人身自由。次年,他与赵一荻定居夏威夷。 2001年10月15日,张学良在夏威夷病逝,享年101岁,与妻子赵一荻合葬于异国他乡。中国大陆方面第一时间发去唁电,称他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肯定他"为结束10年内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1952年,彼时51岁的张学良,已经被囚禁在台湾省的居所里,明明还是中年,却是一
鹏天玩转旅游
2025-03-29 22:44:11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