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尚在襁褓阶段的苏区,有这样一座矿山,它虽毫不起眼“几经磨难”,但是却在19

蜀山史道 2025-03-30 13:16:22

在革命尚在襁褓阶段的苏区,有这样一座矿山,它虽毫不起眼“几经磨难”,但是却在1932年到1932年为红军创造了600多万元的财富,供养苏区数十万红军,维持着革命的“星星之火”,为突破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创造了有利条件,而这一切的都跟一个人有巨大关联,他就是毛主席的弟弟——毛泽民。

钨钢作为一种硬度高,耐磨,耐热,耐腐蚀的合金,一直被用来制造炮管,军舰,装甲车等等,是军备制造不可或缺的钢材,但是钨矿在世界分布的较为集中,绝大多产自在我国的赣南地区。

只不过当时中国工业技术落后,没有办法对钨矿进行加工,所以只能全部用于出口,导致赣南的钨矿自清朝开始,都是一直是军阀头子赚钱的工具,他们为了赚取利润压根不顾及矿工的生死,以至于底层的矿工生活异常的困难,食不果腹已是常态。

1930年10月开始国民党对苏区中央红军开始了第三次围剿,在毛主席,朱德等人的指挥下,中央红军取得胜利,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被打通,所以中央当即决定成立中央苏区,准备进一步扩大革命队伍。

对于红军的发展,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自然是看在眼里,因此蒋介石直接对中央苏区进行经济封锁,布匹,药品,食盐等日常用品严重短缺,甚至可以说是有价无市。

毛主席为了苏区的发展,打破蒋介石的经济封锁,沿着赣南出发,路途中看着赣南地区的矿井如同满天星斗一般,产出的钨砂更是晶莹闪亮品质极佳内心忍不住地喝彩:“若得赣南钨矿资源,何愁给养没有着落?何愁革命不能成功?”

随同的朱德元帅更是接连称赞“‘特矿之首’,果不其然”。事后,毛主席根据自己调查的结果指出“经济服务于战争”的指导思想,面对井冈山薄弱的工业毛主席更是指出“先为着自给,其次也是为着出口,有计划地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某些工业”的发展道路。

1931年12月苏区财政部和国家银行,根据毛主席的指示提出了关于钨矿的开采方案,毛主席得知此事后,便任命自己的弟弟毛泽民到赣南调研钨矿生产工作(时任苏区银行行长)。

毛泽民先是来到大余县铁山垅矿区,深入矿区与矿工交流,充分了解当地矿工需求,同时在生活上不遗余力地帮助工人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例如在疟疾暴发的时候,毛泽民专门寻找当地的郎中为矿工治病修筑医院等等。

很快,毛泽民就与铁山垅矿区的矿工们打成一片,听到毛泽民有意愿成立钨矿公司后,纷纷表示意愿跟随毛泽民,就这样毛泽民带领着500位矿工建立了公营铁山垅钨矿场(现在依旧运营),而后毛泽民更是趁热打铁创办了“中华钨矿公司”,并亲自兼任该公司的总经理,专门负责统一赣南地区的钨矿产业对外出售业务。

“中华钨矿公司”成立后,毛泽民为解决运输问题是急得整夜整夜地不睡觉,要知道国民党经历几次围剿失败后,将整个苏区围得水泄不通,特别是水上运输更是牢牢地被掌控在手中,沿途一路封锁,如同铁桶一般,唯一的突破口就是通过陆运至广东,为解决运输问题,毛泽民再组建了100余人的运输队,专门负责运输钨砂以及必要的补给。

一时间 ,整个苏区钨矿有了统一收购价,销售渠道也有保障,矿工的生活改善,积极性提升,整个赣南地区的钨砂产量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仅1933年的时候中华钨矿公司所属的钨矿就达到了1753吨,是往年的四倍之多,到1934年的时候中华钨矿公司就发展到了,拥有职工5000余人,年产值4193吨。

0 阅读:64

评论列表

张龙

张龙

2
2025-03-30 14:30

1932到1932?AI写作没这么难吧

蜀山史道

蜀山史道

用专业的眼光,品读历史瞬间,解密历史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