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8年,45岁的李鸿章看到母亲露在轿帘外的脚,忙低声说:“娘,你把脚往里收收

梦幻织星河 2025-03-30 19:08:40

1868年,45岁的李鸿章看到母亲露在轿帘外的脚,忙低声说:“娘,你把脚往里收收。”不料,李母却一脚踢开轿帘,怒斥:“不孝的东西,你爹都不嫌我,你倒嫌上了!” 李鸿章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刚上任湖广总督不久,就收到了母亲的来信,信中说要来住几天。 李鸿章对母亲的到来,非常高兴,他早早就派手下到码头接应母亲。 说起来,李鸿章的母亲也是个可怜人。 那时,她还在襁褓里,只因得了天花,就被亲生父母遗弃在路边。 天寒地冻的,也许是她命不该绝,洪亮的哭声,终于等来了她的救命恩人,也就是李鸿章的爷爷李殿华。 李殿华是一个村野农夫,心地善良,略懂些医术,他把女孩抱回家,用自配的药草,救活了她。 女孩好后,脸上就留下了点点麻斑,长大后,斑点也越来越明显。 她感恩李殿华当年的救命之恩,对他很孝顺,也用自己的方式报恩。 女孩长到5岁,就帮着家里干活,每天一早就起来给全家煮饭,吃完饭就洗衣服,再把水缸里的水挑满。 随着时间的流逝,女孩到了婚配的年纪,可没有一个婆家看上她。 原来,除了她脸上难看斑点外,还嫌弃她有一双大脚,这在当时是会被嫌弃的。 然而,李家儿子李文安却不嫌弃她,在李殿华的安排下,女孩成了他儿媳妇。 冥冥之中必有安排,已经落榜好几次的李文安在成婚后,好运气突然就来了,连中举人。 而女孩也很有福气,为李家生下六子二女,可谓人丁兴旺。 可孩子多了,问题也随之而来,最明显的是家里的经济跟不上了,李文安整日唉声叹气的。 女孩却宽慰道:“我叫孩子们发奋读书,长大成栋梁之材,难道还怕贫穷?” 她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她把孩子们都送到学堂里读书,自己到处干活,赚的钱都给孩子们交学费,买读书材料。 孩子们也很争气,长大后,都取得了成就,尤其是李鸿章,更是受到慈禧的器重。 1868年,李鸿章上任湖广总督,可他的母亲听说后,却没有很高兴,她立即修书一封给他。 这天,码头上早已人山人海,百姓们都翘首以望,想看看这位伟大的母亲的真容。 船靠岸后,李母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中,只见她精神矍铄,不需要丫鬟搀扶,衣着朴素整洁,脚步轻盈地走到李鸿章面前。 李鸿章赶紧问安,并扶着母亲坐入轿子里。 然而,正当李鸿章想要坐入另外一顶轿子的时候,李母开口了:“你不必坐轿,你步行。” 李鸿章不明白母亲的意思,也不敢忤逆她,只得站在旁扶着轿子随行。 码头距离李府有五六公里,李鸿章没走几步就气喘吁吁了,他提起袖子想擦擦汗,不料,却看到母亲的脚露在轿帘外。 他偷偷地向左右看了下四周,忙轻声对母亲说:“娘,你的脚往回收收。” 不料,李母却一脚踢开轿帘:“不孝的东西,还嫌弃我!” 李鸿章见状,赶忙叩头赔罪:“娘,儿子怎会嫌弃你。” 到了李府门口,李鸿章怎么求,母亲就是不下轿,还扬言:“不住了,回家。” 李鸿章知道,母亲还在为他刚才的话生气,可他除了一直赔罪外,也不知道怎么哄这个老太太了。 他只得把自己的夫人和孩子都叫了出来,一家人齐刷刷跪在轿子外,恳请李母下轿。 过了好一会儿,李母才从轿子上下来。 她走到李鸿章面前扶起他,问道:“我儿,你是否想知道我为什么要让你扶轿步行吗?” 李鸿章说:“母亲养育之恩重如泰山,孩儿理应如此”。 李母却摇摇头说:“我只是要你明白,你虽官至于总督,但也不能忘本。” 顿了顿,李母继续说道;“你要我收回脚,可为娘确实是一双大脚,这是掩盖不了的,大脚女人也没有见不得人的地方,做人就要堂堂正正的。” 李鸿章听后,双手作揖:“娘教训的是,孩儿一定铭记。” 李母有幸得李殿华救活一命,她也报恩于李家,年轻时虽历经坎坷,但好在晚年还是富贵幸福的。 1883年,李母寿终正寝,享年83岁,被追赠一品伯夫人。 她临终前还一直交代李鸿章要为百姓多做事,切不可做违背良心的事,可后来的李鸿章却违背了母亲的遗愿。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好女人才是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

1 阅读:1154

评论列表

涛声依旧

涛声依旧

13
2025-03-31 00:08

小孝大奸

用户10xxx23

用户10xxx23

3
2025-04-01 08:44

卖国贼

印象山水

印象山水

2
2025-04-01 10:01

第三张照片是袁世凯,怎么李鸿章,小编又乱编

captor_456

captor_456

1
2025-03-31 22:26

胡编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