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1年,金圣叹被砍头。他小声对刽子手说:“我耳朵里有200两银票,先砍我,这钱就归你!”刽子手一听,这买卖还挺划算。手起刀落后,刽子手喜滋滋地捡起两个纸团,拆开一看,脸色大变。 金圣叹,又叫张采,是清朝顺治年间的一个读书人。 当时清政府正在遭受着反清复明的危机,不少汉人看不惯这些满族子弟纷纷反抗。 金圣叹却没有这个想法,他自幼聪慧,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 家境贫寒的他,本想通过科举考试改变人生,但接触佛法后,他对世俗功名的欲望逐渐淡薄,甚至对仕途嗤之以鼻。 可非常冲突的一点是,他极其享受考试的过程。 这种矛盾的心理让身边的人费解,在旁人看来,他既鄙视科举制度,又屡屡参加考试,用现在的话来说,是不是神经有点失常。 可只有顺治皇帝知道这是个人才,金圣叹的答卷也被送到了他的面前,看到对方的文笔以及独特见解,深感惊讶,评价道:“此人不能以常理衡量。” 金圣叹并未因才华横溢而飞黄腾达,因为他看不上眼前这些虚伪的官吏。 在邻里眼中,他不过是一个穷书生,一个“穷疯子”,终日舞文弄墨,嬉笑怒骂。 这就是这么个普通人,却凭借智慧戏耍了一个贪官,让世人见识到了他的机智与胆识。 金圣叹并非那种安分守己的读书人,他目睹百姓的疾苦,心生愤怒。 尤其是在他所在的县城,新任知县是个贪得无厌之徒,张口闭口都是索要钱财,稍有不从便拳脚相加,甚至当街鞭打百姓。 金圣叹对这种恶行忍无可忍,便公开撰文讽刺这位贪官,文章犀利辛辣,很快就在民间传开。 百姓们纷纷拍手称快,但知县得知后勃然大怒,决定杀鸡儆猴。 “你一个穷书生,也敢对本官指手画脚?”知县冷笑道。 金圣叹被捕入狱,罪名是“煽动民心,诽谤朝廷”,实则是因惹怒贪官。 被关押期间,他仍旧谈笑风生,丝毫不见慌张。 狱卒问他:“你难道不怕死吗?” 他微微一笑,道:“生也快哉,死亦快哉。” 这让旁人更加佩服他的胆量,同时也感到不寒而栗,这哪像是一个将死之人? 1661年秋天,金圣叹被押赴刑场。 围观的百姓无不叹息,他们知道这位才子的死,意味着正义的声音又少了一个,可金圣叹仍旧保持着他一贯的幽默。 临刑前,他凑到刽子手耳边,小声说道:“我耳朵里有二百两银票,先砍我,这钱就归你。” 刽子手闻言,心头狂跳。二百两白银,足以让他一辈子衣食无忧! 他向来只为钱财卖命,如今竟有这样的意外之财送上门,怎能错过? “好!”刽子手爽快答应,手起刀落,一刀斩下金圣叹的头颅。 可当他喜滋滋地从金圣叹的耳朵里取出两个纸团,满怀期待地展开时,他的脸色骤然大变。 纸团里没有银票,只有两个大字“好疼”。 金圣叹的最后一计,不仅仅是对贪婪的刽子手的戏弄,更是对当地贪污之风横行的讽刺。 他早知自己必死无疑,便决定用这种方式,让自己的死变得不同寻常,让世人铭记他的名字。 而且自己已经得到了顺治皇帝的赏识,现在被人杀害,一定会查,到时候百姓们就不用再忍受这种痛苦了。 他生前以讽刺入道,死后亦用幽默反抗,人们看到了一种超越生死的精神,一种即使身处绝境,仍旧能笑看人生的智慧。 贪官虽能夺去他的生命,但无法摧毁他的思想。真正的聪明人,即便面对死亡,也能主宰自己的结局。 信息来源:王靖宇.《金圣叹的生平及其文学批评》
1661年,金圣叹被砍头。他小声对刽子手说:“我耳朵里有200两银票,先砍我,这
凌统看趣
2025-03-30 20:20:5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