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杀了魏忠贤不久,大明朝就垮了?很简单的道理,你给魏忠贤一百万军费,他贪了40万,他能打胜仗。因为他知道最多只能贪40%,多了军饷不够,就会影响军队战斗力。魏忠贤作为宦官,虽然以腐败和权力斗争著称,但他在一些方面的管理却保持了相对的“平衡”。他明白,如果把所有的钱都拿走,军队就没有战斗力。
北京城破那日,紫禁城里翻出件怪事。
几个小太监在清理库房时,发现角落里堆着几十箱发霉的银锭,账簿上赫然盖着"九千岁"的印章。
这场景要是让吊死在煤山的老皇帝瞧见,怕是连魂儿都要气得打哆嗦——他毕生最恨的权阉,竟私藏着能支撑辽东防线三年的军饷。
时间倒回三年前,崇祯帝刚把魏忠贤的尸首大卸八块那会儿。
京城百姓放鞭炮庆祝,东林党人连夜在江南会馆摆流水席。
可谁也没想到,这场狂欢竟是敲响大明丧钟的第一声。
要说魏忠贤这人,确实不是什么好鸟。
当年他为了躲赌债挥刀自宫,进宫后专挑天启皇帝的奶娘客氏当靠山。
这俩人狼狈为奸,把持朝政十几年,光是给魏忠贤建生祠就花掉半个国库。
但奇就奇在,这阉党头子虽贪得无厌,偏生对边防军费格外"讲究"。
史料记载,有次辽东送来八十万两军费请批,他硬是卡着只克扣三十万,还跟底下人说:"总得让当兵的吃饱饭,不然谁来守国门?"
这话听着讽刺,可还真管用。
魏忠贤掌权那些年,袁崇焕的红衣大炮打得后金骑兵满地找牙,九边重镇粮草充足。
有回陕西闹饥荒,他愣是从自家小金库掏出五万两买粮赈灾。
倒不是突然良心发现,而是他明白:饿殍遍野容易出流寇,流寇闹大了会动摇他九千岁的宝座。
可自从崇祯把魏忠贤挫骨扬灰,东林党那帮"清流"就开始作妖。
他们打着"与民休息"的旗号,把商税矿税全给废了,转头却给农民加征"三饷"。
这操作好比拆了东墙补西墙,西北的驿卒李自成丢了饭碗,辽东的守军半年领不到饷银。
最绝的是户部侍郎钱谦益,一边喊着"水太凉"不肯殉国,一边把军费贪得比魏忠贤还狠——这位东林领袖的账本显示,经他手的军饷十成有九成进了江南富商的腰包。
等到李自成的农民军打进北京城,守城太监曹化淳说了句大实话:"要是魏公公还在,光他私库里的银子就够撑三年。"
这话不假,后来清点魏忠贤遗产时,光现银就有七百万两,更别提那些没入账的田产商铺。
可笑崇祯临死前还在念叨"文臣误我",却不知正是他亲手打破了阉党与文官集团微妙的制衡。
如今回看这段历史,魏忠贤就像颗长在腐肉上的毒蘑菇。
虽然本身带着剧毒,却阴差阳错抑制了更致命的病菌蔓延。
当他被连根拔起,整个王朝的溃烂便再也藏不住了。
那些在煤山脚下捡到碎银的流民,或许永远想不明白:为何杀了个大贪官,日子反倒过得更惨了?
历史启示录明朝那些事儿您觉得魏忠贤该不该杀?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真知灼见!
Cu
崇祯临死前,派人重新安葬了魏忠贤
赤子之心
崇祯就是个蠢货,被文官忽悠瞎了。
10013438
明朝的太监,就是个平衡的支柱!因为明朝废除了丞相,三省六部是中央集权的颠峰!但是,累!
飙车的蜗牛
事实是:朝廷没有钱,魏能从文官集团手里搞到钱,崇祯杀魏忠贤,后来上吊殉国了(只有一个老太监跟着他一块自杀了)
可爱到爆炸
当一个王朝只能靠以毒攻毒的时候,崩溃其实只是早晚的事了
大美衡山
慈禧死了,清朝就灭亡了,你作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