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河南一40多岁光棍老丁在路边捡到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取名丁转成。经过检查,丁转成患有先天性脊柱裂。由于无力承担之后的治疗费用,丁转成双腿残疾,只能靠双手爬行。谁料,若干年后他居然靠养鸡发达了! 2020年,河南洛阳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养鸡场向甘肃地震灾区捐出了36000个鸡蛋。这个暖心的举动背后,是养鸡场主人丁转成和他养父丁金栓几十年相依为命的故事。 如今的丁转成,拥有一个规模可观的养鸡场,线上线下订单不断,甚至在网络平台拥有百万粉丝。看着他熟练地用双手撑地移动身体,熟练地操作手机拍摄视频,很难想象他曾经是一个被命运无情抛弃的孩子。 1991年冬天,河南洛阳王庄村的村民在山上割草时,发现草堆旁有一个被遗弃的男婴。这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满手都是针孔,看起来已经历过多次医疗尝试。虽然村民们对这一幕既气愤又心疼,但没有人愿意收养一个明显有健康问题的孩子。 当人群散去,只有一个满脸沧桑的男人仍站在远处,盯着那个被遗弃的婴儿出神。这个人就是丁金栓,40多岁的他因为贫穷一直单身,过着独来独往的生活。看着孤苦无依的婴儿,丁金栓陷入了深思:孩子跟着他可能会苦,但留在山上无人照料肯定更危险。 怀着复杂的心情,丁金栓做出了决定。他一咬牙,抱起孩子回到了自己简陋的土坯房。给孩子擦身时,他才发现这个孩子的屁股上有个奇怪的"小尾巴",再加上手上的针孔,显然这孩子生来就有病,可能经过多次治疗无果后才被亲生父母遗弃。 "名字就叫丁转成吧,意思是到了丁家就成了,以后不会再被谁遗弃。"丁金栓给孩子起名时想的很简单。 然而收养孩子的决定在村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村民们纷纷劝他:"你一个光棍汉,养个正常孩子都难,更何况是个残疾的?趁早送走吧,不然留在身边只是个累赘。"丁金栓的母亲也劝他把孩子送回去。 面对众人的劝阻,平日里老实不与人争执的丁金栓却难得发了火:"这孩子已经被遗弃过多次了,我要是再把他送走,他可能就活不下去了!" 后来,丁金栓带着丁转成去了镇上医院。一通检查后,医生告诉他,孩子患有先天性脊柱裂,那个"小尾巴"可以通过手术切除,但脊柱裂的问题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为了给孩子治病,丁金栓毫不犹豫地卖掉了自己赖以生存的耕牛。 养鸡场里,丁转成熟练地查看鸡蛋,整理订单,双手在地面上移动自如。这双长满老茧的手不仅是他行走的工具,更是他改变命运的武器。如今他的养鸡场已从最初的几十只发展到数百只,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产业。但这一切的背后,是一条充满艰辛的成长之路。 丁金栓深知,作为一个双腿残疾的孩子,丁转成若不能自立,将来生活会更加艰难。他下定决心,不再整天背着儿子走动,而是狠心让他自己用手撑着身体前行。 "你得学会自己走,爹不可能永远在你身边。"丁金栓红着眼看着儿子一次次摔倒又爬起。 丁转成的双手在泥地上爬行,经历了无数次磨破流血。尖锐的石子、夏日的高温、冬日的寒冷,都给他的双手留下了深深的伤痕。直到他的手掌长满了厚厚的老茧,就像身体为他特意生出的保护层。 丁金栓希望儿子能和普通孩子一样上学读书,但现实给了他们沉重一击。丁转成第一天上学就因尿裤子被全班同学嘲笑。这是先天性脊柱裂的另一个后遗症——尿失禁。无尽的嘲笑让年仅八岁的丁转成再也不愿踏入学校半步。 "身残但志不能残。"面对消沉的儿子,不善言辞的丁金栓只说了这简短的一句话。 虽然无法正常上学,丁转成并未放弃学习。他通过家里的电视自学了写字、算数和普通话,为日后的创业打下了基础。 2007年,16岁的丁转成独自外出找工作,想要分担父亲的压力。然而社会的现实远比他想象的残酷。因为行动不便,大部分工作都对他关上了大门。无数次面试,得到的只是"形象太差"的拒绝。 经过半个月的碰壁,钱花得所剩无几,一位朋友向他提出了一个"工作建议"——利用自己的残疾去乞讨。 丁转成带着这个想法回家询问父亲。平日温和的丁金栓听后勃然大怒:"这事不能做!人活着不能没了骨气,别人的钱也不是白来的。" 这番话触动了丁转成。是啊,父亲这些年辛苦养育他,从未向他人低头乞讨,即使生活再苦也靠自己的双手。 尝试创业成了丁转成的新方向。他的第一次创业是养羊,从借钱买了10只羊开始。然而不幸的是,一场瘟疫让大部分羊死亡,第一次创业以失败告终。 尽管如此,丁金栓依然支持儿子的梦想。在丁转成准备第二次创业时,丁金栓拿出了全部家当。这一次,丁转成选择了风险更小的养鸡。 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终于换来了回报。七年后,养鸡场从最初的几十只发展到数百只。丁转成还学会了在网上直播卖鸡蛋,收获了大量粉丝。 赚到钱后,丁转成的第一件事就是为父亲盖一座新房,替换那间陪伴他们多年的破旧土坯房。
1992年,河南一40多岁光棍老丁在路边捡到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取名丁转成。经
鹏天玩转旅游
2025-03-30 23:43:41
0
阅读: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