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博弈:伊朗拒绝与美国直接谈判,特朗普威胁轰炸伊朗,美国诚信危机下的伊核困局
近期,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证实伊朗拒绝与美国直接谈判伊核问题,不过愿意参与间接对话,前提是美国证明自身可信度。这一回应源于特朗普致信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敦促其就放弃开发核武器计划与美国谈判。伊朗外长阿拉格齐也多次强调,伊朗不会在“极限施压”和军事威胁下与美国直接谈判,但间接谈判的通道保持开放。这一事件背后,是美伊长期的复杂博弈以及美国在国际事务中诚信缺失的深刻写照。
美国在伊核问题上的表现堪称反复无常。2015年,伊朗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达成伊核协议,伊朗承诺限制核计划以换取国际社会解除制裁 。这本是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国际争端的成功范例,为地区和平与稳定奠定了基础。但特朗普在首个总统任期内,单方面撕毁伊核协议,恢复并加码对伊朗制裁。美国这种无视国际协议、随意践踏国际规则的行为,让伊朗遭受了巨大经济损失,也使地区局势急剧恶化。如今,特朗普又提出谈判,还设定“两个月最后通牒”,甚至威胁若不达成协议就轰炸伊朗并征收“二次关税”,这种一边威胁一边假谈的做法,毫无诚意可言,完全是将谈判当作政治操弄的工具。
从美国一系列行动来看,其所谓的谈判提议不过是为了实现自身政治目的的手段 。美国一方面向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基地集结多架B - 2隐形轰炸机,对伊朗进行军事威慑;另一方面,对也门胡塞武装发动大规模空袭,并警告伊朗要为胡塞武装的行动承担后果,试图通过极限施压逼迫伊朗在谈判中让步。美国这种极限施压的策略,不仅没有展现出解决问题的诚意,反而让伊朗更加坚定了拒绝直接谈判的决心。伊朗深知,在这种高压态势下进行直接谈判,自己将毫无话语权,只能被迫接受美国的不合理要求。
伊朗拒绝直接谈判而选择间接对话,是一种理性且务实的外交策略 。一方面,直接谈判在当前美国高压态势下,伊朗很难争取到平等地位和合理权益;另一方面,间接谈判保留了外交沟通渠道,也符合伊朗一贯坚持的原则,即不在压力和威胁下屈服。伊朗要求美国证明可信度,这是对美国过去背信弃义行为的有力回击。美国多次违背承诺,如今想要伊朗信任,必须拿出实际行动,而不是仅仅靠口头威胁和空洞的谈判提议。
美国在国际事务中这种缺乏诚信的行为,不仅损害了自身国际形象,也让其外交政策的公信力大打折扣 。在伊核问题上,美国若真心希望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就应该摒弃霸权思维,回归伊核协议,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与伊朗对话。否则,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将持续升级,美国也将陷入更深的外交和军事泥潭,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将进一步下降 。国际社会期待美国能够反思自身行为,以实际行动维护国际秩序和地区和平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