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0万志愿军在朝鲜战场被美军包了饺子,一向淡定自若的彭老总心急如焚连忙向毛主席求助。毛主席苦思3小时,向彭德怀下达8字命令。众将一听都懵了,彭老总却惊叹:“还是主席高明!” 毛主席究竟做出了什么指示? 美方最早派遣到朝鲜战场的将领是麦克阿瑟。但遗憾的是,麦克阿瑟非但没有拿出什么成绩,还在中国志愿军加入战斗以后被连连逼退。 眼看美军即将退无可退,美国政府显然坐不住了,他们明白症结与麦克阿瑟有很大关系,于是派出了新将领——李奇微接任。 这个李奇微来头可不小,光是在二战中就指挥过多起陆上战役,而他对中国的战术也颇有研究。 果不其然,李奇微接任后,美国军队在攻势上严谨了很多。经验丰富的李奇微并不像麦克阿瑟一样冒进,他很快发现了我军在后勤上的短板,于是针对这一短板制定了针对性战术。 第五次战役中,我国志愿军就因为李奇微的战术险些吃了大亏。 这场战争前夕,李奇微先是命令美军空军部队对我国志愿军先头部队展开攻击。我军受到攻击后误以为美方又要开始和从前一样猛烈的攻势,于是也开始还击起来,双方一度打得难分难舍。 到这里,整场战争的节奏都和前面几次并无差异。可没过多久,美军的火力便开始极具减弱,一副被我军打得“溃不成军”的模样。 我军见美军势弱,也随即展开反攻,追击了美军好几里地。 细心的彭德怀却发现了其中的不对劲。“这美军怎么还越来越好打了?”在这样的疑惑下,彭德怀很快反应过来,我军已经离开后勤保障路线很长一段距离了。 “不好!有诈!”彭德怀意识到,美军这是故意将我军调离后勤战,好以包抄之势将我军歼灭。 此时,彭德怀立刻下令停止进攻。后方的部队很快也传来电报:敌方势力已经接近我军。 情急之下,彭德怀向毛主席发去电报,希望得到指示。毕竟在此情形下,究竟该继续发动进攻还是留在原地等候增援,当局者是相当难以判断的。“局外人”的思路往往更值得采纳。 毛主席得知我军的境况后也是大吃一惊,他显然也没有意识到美军居然这么快就研究出了应对我军的战术。 但冷静下来的毛主席还是想出了对策:“以攻为守,不等救援。” 毛主席的思路是很清晰的,因为就当时的形势来看,美军无非就是想牵着我军的鼻子,一直到我军离开后勤保障范围。 事实也的确如毛主席所料,美军前方部队佯装逃窜,实际上却悄然分成了两支队伍。一支继续在前方“逃窜”,引得我军乘胜追击;另外一支则从侧方绕到我军后方,准备夹击。 而此时此刻,最宝贵的就是时间。 毛主席认为,大部队已然远离了我军的后勤运输路线,如今在停留在原地等候救援恐怕已经来不及。当务之急应该是尽快突破现状,唯有此才能绝地逢生。 可敌人装备本就比我军要先进,如果我军现在仍然分散作战,取胜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 基于此,彭德怀立马着急前方部队停止向前进攻,而是调转过头来,与后方部队一起对抗后方包抄我军的美军部队。 绝境之中迸发的力量往往都会超乎人的想象,更何况这还是一支拥有绝对凝聚力的队伍。 “报告长官,情况好像不对!志愿军已经对后方部队发起了反攻!”接到属下回报的时候,李奇微还在悠闲地抽着雪茄,一副胜券在握的模样。 但得知我军居然发起了反攻后,他彻底明白过来,这场仗美军是必输无疑了。 在毛主席的伟大指示与彭德怀的战场经验下,我国志愿军部队最终突破了后方美军重重防线。最开始只是撕开了一个小裂口,但是很快,这道裂口就在志愿军的不断突围下变得越来越大。最终,成了我军突破美军包抄的生的出口。 经历一番苦战,我军最终还是化险为夷。此战过后,彭德怀还是心有余悸,毕竟这可不是一场简单的战役。可一想到毛主席一阵见血的战术,彭德怀便不由得心生敬意。 “此战要是没有毛主席指导,恐怕我们真的是凶多吉少,各位同志一定要加强学习!”在此战后的战术分析大会上,彭德怀这样总结道。
抗战中,八路军营长让战士们反冲锋,不料冲到半山,营长却让他们赶紧把日军尸体背上山
【4评论】【3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