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安徽淮北煤矿出现了一位力气惊人的怪人,他从不和别人交谈,也不在大家面前露出上身干活,甚至不和同事一起洗澡,工友们都觉得他可能有点问题,但当他神秘身份曝光时,大家都惊呆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20年的安徽淮北烈山煤矿,隐藏着一个让人费解的身影,他是个老工人,力气大得惊人,却从不与人多说一句话。 无论盛夏酷暑,井下热得让人喘不过气,他始终穿着严实的衣服干活,汗水湿透了衣背也不肯脱下半件上衣,更奇怪的是,每当下工后,工友们三五成群去澡堂清洗一身的煤灰,他却总是独自离开,回了家才洗澡。 工友们私下议论,有人说他性子孤僻,有人怀疑他身上有什么见不得人的毛病,甚至有人觉得他就是个不合群的怪人。 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个沉默寡言的老工人,竟背负着一段令人震撼的过往,直到他的身份曝光,才让所有人瞠目结舌。 在烈山煤矿,宋良友是个异类,他干活从不偷懒,扛起沉重的煤块或设备时,步伐稳健得像个年轻人,工友们偶尔开玩笑,说他这把年纪还能有这样的力气,真是天生神力。 可他从不接话,只是低头做事,脸上没什么表情,闲暇时,大家围坐在一起聊家常、说笑话,他却远远地站在一边,沉默得像块石头。 夏天井下温度高得让人受不了,机器一转起来更是热浪滚滚,工友们纷纷脱下外衣,光着膀子干活,可宋良友从没这样过。 有人劝他脱了衣服凉快点,他只是摇摇头,闷声继续干活,这样的举动,让他在众人眼里越发显得古怪。 这一切的疑惑,在1961年春天的一次矿难中找到了答案,那天,井下突然传来一阵异响,细小的煤渣簌簌落下,经验丰富的工人都明白,这是塌方的前兆。 瞬间,恐惧笼罩了所有人,有人惊叫着四处乱跑,有人愣在原地不知所措,就在这混乱中,一直沉默的宋良友站了出来,他没有慌乱,而是迅速观察四周,沉着地喊道:“别乱跑,跟我走!” 他发现链板机还在运转,那是唯一的生路,他一边指挥工友们爬上去,一边用力推着那些吓得腿软的人,自己则留到最后。 就在最后一人爬出危险区域的瞬间,身后传来轰隆一声巨响,塌方发生了,链板机也被埋在了碎石下。 工友们劫后余生,回过神来才意识到,若没有宋良友的冷静和果断,他们恐怕一个也逃不出来,从那天起,这个怪人在大家心中的形象变了,有人开始好奇,他到底是什么来历。 2020年初,淮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为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着手编撰《淮北市抗美援朝英雄谱》,工作人员翻阅档案时,一份泛黄的记录映入眼帘:宋良友,两次一等功、两次三等功、三次四等功,还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这串数字和荣誉让人震惊,一个煤矿里的普通老工人,怎么会有如此显赫的战绩?带着疑问,他们找到了宋良友的家,92岁的他已被病痛折磨得有些糊涂,可当提到“抗美援朝”时,老人眼里突然闪出光亮。 他颤巍巍地解开衣服,露出颈部和腹部的伤疤,那些狰狞的痕迹像地图一样刻在他瘦弱的身体上,无声地诉说着曾经的血火岁月,消息传回煤矿,工友们呆住了,这个从不露上身的怪人,竟然是个战场上的英雄。 宋良友的“怪癖”从此有了答案,他总是穿得严严实实,不是怕冷,也不是矫情,而是因为身上布满了二十多处战伤,那些疤痕,有的深得能看见骨头,有的扭曲得让人不忍直视。 每到阴雨天,这些伤口就会隐隐作痛,可他从没向人提起过,独自洗澡,也不是瞧不起谁,而是他不愿让这些痕迹成为别人议论的话题,他的沉默,不是性格孤僻,而是藏着更深的感情。 1948年,20岁的宋良友参军,经历了淮海战役的硝烟,1950年又奔赴抗美援朝战场,在新兴里,他腹部被弹片炸开,肠子外露,却硬生生塞回去继续作战。 在长津湖,他带着几名战友在零下四十度的严寒中阻击敌军,战友一个个倒下,他活了下来,可那份幸存的愧疚和思念,让他选择了沉默。 战争结束后,宋良友没有留在部队享受荣光,而是来到煤矿,干起了最苦最累的活,他从不炫耀自己的功绩,甚至1974年一场火灾烧毁了他的军功章和证书,他也只是静静地看着残骸,没有一句抱怨。 他的儿女只知道父亲当过兵,却不知他曾两次立下一等功,工作人员问他为何从不提起这些,他眼神清澈地说:“我有什么资格炫耀,那是用战友的命换来的。” 这句话朴实,却重如千钧,工友们感慨,这个力气惊人的怪人,真正的力量不在身体,而在心底那份沉甸甸的担当。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安徽文明网——《淮北市宋良友:深藏战功近70载 脱下戎装当矿工不以功臣自居》
2020年,安徽淮北煤矿出现了一位力气惊人的怪人,他从不和别人交谈,也不在大家面
如梦菲记
2025-03-31 14:33:00
0
阅读: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