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看到德国政府花钱拆了一座刚建成的现代化火力发电厂,我才明白,中国政治制度的优

不吃饭的皮皮 2025-03-31 16:11:07

直到看到德国政府花钱拆了一座刚建成的现代化火力发电厂,我才明白,中国政治制度的优势就在于,它能有效避免像绿党或者媒体过度干预这种麻烦上桌。 这也是当初环保少女抗议的那座发电厂,要按正常人的想法,总不可能因为别人抗议几句,就把一座现代化发电厂给拆了吧?但德国就这么干了。 德国这次拆电厂,问题出在他们的政治体系上。德国政坛里有些人没多少基层经验,却能站在决策的位置上。 比如绿党,环保理念虽然是好的,但政策往往不够实际。之前关核电,后来能源不够又烧煤,这种反复,成本高,效果却不明显。 这跟德国政客的背景有关系。不少人以前是搞新闻、做活动的,缺乏实干经历。理论上他们有想法,但真要管国家大事,就显得不够扎实。 反过来,中国要求官员从基层做起,县里市里一步步上来,对实际情况了解得透,政策自然更稳当。 再说公务员考试,有人觉得那些常识题没啥用,可我觉得这很重要。这些题能筛选出有基本逻辑和科学思维的人。 尤其理工科的思维方式,做决策时能保持清醒,不容易被不切实际的想法牵着走。德国如果多点这种理性,政策或许不会这么乱。 德国拆电厂,媒体的影响也不小。西方常说“第四权力”,舆论有时能左右政府。 绿色能源被吹得很高,但能源转型的复杂性被忽视了,最后政府跟着舆论走,算不清账。中国则不同,政策有专家把关,盯着长远目标,不会被外界的说法带偏。 德国能源政策这些年问题不少,关核电又重启煤电,俄乌冲突后天然气还不够用。电费上涨,企业也受影响。 这不就是决策短视的结果吗?中国靠科学和实践,新能源发展稳,电价也没失控。 德国拆电厂是个教训。政治决策不能只靠理念,得有真本事。中国这套制度筛选出实干的人,德国却在现实中频频出错。你觉得,德国这种模式还能撑多久?

0 阅读:51
不吃饭的皮皮

不吃饭的皮皮

阳光正好,我的心情也明媚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