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2年,38岁的郑成功英年早逝。临终之前,他给堂兄郑泰下了一道命令:处死妻子、儿子和孙子。郑泰于心不忍,想要劝阻,可郑成功差点将自己的手指咬下来。 民族英雄郑成功在38岁的壮年却缠绵病榻遗憾去世,这都源于接连传来的噩耗“击垮”他的身体。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就一直留在台湾休养生息。然而他远在大陆的父亲却被清朝皇帝所杀,皇帝不解气,竟还下令掘了他家的祖坟。 之后又传来“南明”的皇帝被杀的消息,家仇国恨的痛苦让郑成功的身体每况愈下。而真正打倒郑成功的是后来的一件“喜事”。 过了不久,郑成功听说了家里添丁的好消息,原来是长子郑经有了孩子,虽然是妾室生的,但总归是自己的孙子,这让病榻中的郑成功喜笑颜开,心情不错的他决定大摆宴席来庆祝自己的长孙出世。 在这高兴的日子里,郑成功收到了亲家兵部尚书唐显悦寄来的书信,原以为是祝贺信,没想到看完信后,郑成功的心情降到了冰点。 亲家唐显悦的来信中写着:“你的儿子和乳母私通,你不仅不闻不问,还大加赏赐,你连家都治不好,又怎么能治国?” 郑成功大为震惊,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立即把儿子叫来质问:“逆子,你给我说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郑经知道事情败露,立马跪在郑成功面前低着头说到:“父亲息怒,这个孩子的确是陈氏生的,没有告诉您是怕您生气”。 郑成功听完后气得抡起巴掌就要打儿子,却被妻子及时拦下,郑成功破口大骂:“家门不幸啊,想我郑成功一世英名,怎么会生出你这个不孝子,罔顾伦理让祖宗蒙羞!” 其实郑经有妻子,还出身于大家庭,她是兵部尚书唐显悦的孙女,温婉端庄、落落大方,举手投足间尽显名门风范。 这是郑成功特意为儿子挑选的,但奈何郑经并不喜欢,他嫌唐氏天天板着脸没意思,只是碍于唐家的势力,郑经不得不敬着她。 不喜欢就不喜欢,两个人谁也不搭理谁各过各的也就罢了,甚至就算郑经纳个侍妾生孩子,唐氏也是能忍的,可偏偏郑经找的侍妾是自己兄弟的乳母,已经35岁陈氏,还和这个陈氏有了孩子。 唐氏知道这件事后怒火中烧,郑经做出如此上不得台面的事对她来说就莫大的羞辱。 所以,唐氏一气之下将这件事告诉了娘家人,唐氏的祖父是兵部侍郎,他非常疼爱自己的孙女。 听到孙女在郑成功家中受到了委屈,他怒不可遏当即给郑成功修书一封,严词厉色地斥责了郑经的荒唐行为,连带着把郑成功也骂了一通,并要求郑成功给自己的孙女一个说法。 郑经的做法在当时就是“大逆不道”,乳娘在名义上就是长辈,按理说郑经还要叫陈氏一声“婶婶”。 而郑经却不顾“伦理纲常”,瞒着父母、妻子私下纳陈氏为妾,这在封建古代就是被世人唾弃的“乱伦”。 家里的“丑事”,自己被瞒在鼓里,还是从别人嘴里听说的,这对郑成功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 郑成功一向注重“三纲五常”,他曾在军中下令:“一旦发现有人私通,就直接处死”。没想到第一个违反这个命令的竟然是自己的儿子。 郑成功“怒火冲天”,再一次病倒了,自己的儿子干出这样的混账事,还生下了令世人不耻的后代,临了却要因这个孽障而晚节不保,怒火郁结的郑成功病情也越来越严重。 就在郑成功弥留之际,他叫来自己的堂兄郑泰下了最后一道命令:“堂兄,我就要去了,现在有一件事需要你去做,那个逆子和他母亲,以及那个陈氏务必杖杀,还有他们孩子也不该活在世上,这件事不完成,我死不瞑目”。 郑泰听完后立即痛哭流涕地说到:“王爷,处死那个孩子和陈氏我义不容辞,但是少主和夫人,还请您收回成命,他可是您的儿子呀!”。 郑成功听后仰天长叹,还差点将自己的手指咬下来,他吃力的大骂:“我是将领,常年出征在外,我的妻子和那不争气的逆子却合起伙来骗我,如今发生这样的丑事,你让我如何向列祖列宗交代,他们死不足惜!” 这个命令郑泰最终还是没有接,郑成功从小把郑经带在身边,早已把他当作自己的继承人来培养。 如今郑成功病入膏肓,一旦归西,军中无人做主,只有郑经,这如何能杀他。再说郑成功现在正在气头上,万一后面又反悔了,岂不是误了大事。 躺在病床上的郑成功不知道的是,郑泰私下和兵部尚书商议已经拥立郑经为新主,一代英雄郑成功临死前的遗愿没有实现,38岁就遗憾退出了“历史舞台”。
1662年,38岁的郑成功英年早逝。临终之前,他给堂兄郑泰下了一道命令:处死妻子
江樵品史
2025-03-31 16:51:10
0
阅读: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