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从‘工程师红利’中收获巨大回报。” 当国内还在为降低文科生比例吵得不

琨君说 2025-03-31 20:03:42

“中国正从‘工程师红利’中收获巨大回报。” 当国内还在为降低文科生比例吵得不可开交时,美国彭博社 3 月 24 日一篇文章,标题直接聚焦中国的 “工程师红利”,对中国的这一优势狠狠夸赞了一番! 文章称,过去 20 多年,中国工程师数量暴增。庞大的人才资源,让中国在科技创新上有了更多突破契机。而且中国工程师年龄结构超有优势,人力成本仅为美国的八分之一,这使得美国科技行业面临着来自中国的结构性挑战。 来自对手的夸赞,那可太让人提气了,关键这还是事实!资料显示,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工程教育体系。工程师总量从 2000 年的 521.0 万人,一路增长到 2020 年的 1765.3 万人,年均增速 6.3%。工程师占整体劳动力的比重,也从 2000 年的 0.71%,上升到 2020 年的 2.23%。 这么多工程师,就是中国科技发展的强力保障。2024 年,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编制的创新指标数量方面,中国仅次于新加坡和美国,排第三。彭博社文章里还提到:“这种人才储备有助于国家拓展生产可能性边界。” 像 DeepSeek 出现在中国,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据保尔森基金会内部智库 MacroPolo 的数据,2022 年,全球排名前 20% 的顶级人工智能研究人员中,有 47% 在中国完成本科学业,比美国的 18% 多了一倍还不止。 这么多高质量的工程师,直接让中国在科技发展中常常上演 “后来者居上” 的戏码,长此以往,对美国科技形成碾压之势也不是没可能。 就拿 DeepSeek 的创始人梁文锋来说,他毕业于浙江大学,拥有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本科和硕士学位。合伙人徐进,是浙江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博士,还曾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研究所任职。DeepSeek 团队的核心成员高华佐,毕业于北京大学理论物理专业,把扎实的物理思维运用到 AI 算法底层逻辑构建上,实现了技术突破。 从这些就能看出中国工程师的高质量。而且彭博社还指出,中国工程师还有 “年纪轻,成本低、基数大” 的优势。开源证券汇编的数据显示,中国工程师中有 44% 的人不到 30 岁,美国这一比例仅为 20%。中国工程师薪资成本,只有美国的八分之一。 虽说国内对一些增加工程师人才比例的举措存在非议,比如近期国内某高校称要把文科招生比例从 30% 降低至 20%,引发网友热议。但中国仍在有意识地增加工程师人才比例。彭博社认为,在人口规模萎缩的当下,这对中国来说是个好消息,工程师群体的发展预示着一种新的增长模式,甚至可能在生物技术、类人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应用等方面对西方造成威胁。 其实,不只是彭博社,国外很多权威媒体都对中国的 “工程师红利” 羡慕不已。《经济学人》提到,2023 年,约 40% 的高质量论文由中国学者发表,美国学者占 10%,欧洲学者占 15%。中国科研人员数量比美国和欧洲加起来都多,拥有工程学士学位的毕业生人数是美国的 7 倍,拥有工程博士学位的毕业生人数是美国的 2 倍。 今年 1 月,广东深圳发布的报告显示,过去五年,中国顶尖科学家人数从 18805 人飙升至 32511 人,全球份额占比从 16.9% 跃升至近 28%,跃居全球首位,而美国的比例则从 32.8% 降至 27.3%。 这种 “东升西降” 的趋势,说明中美两国科研实力正在发生变化。未来,只要中国守护好 “工程师人才” 这个国之重器,超越美国或许真的只是时间问题!

0 阅读:2
琨君说

琨君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