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Sufjan Stevens《Carrie & Lowell》发行十周年的日子。
在十年前第一次听到这张专辑的时候,我一定预料不到它会对我的人生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我在每一次面对离别的时候,脑中都会浮过这张专辑的很多碎片,他絮絮的语调,冷冽的吉他,朦胧的合成器,和随处可见的对死亡的凝视交织着的年少记忆。
它向我展示了一种他面对离别的方式。离别带给一个人的影响不是暴雨式的,而是破碎的主观时间线,是不间断的潮湿。
Sufjan Stevens的母亲Carrie长期耽于酗酒与精神问题,一生与他聚少离多,唯有她在Sufjan五岁时改嫁给Lowell时,一家三口得以在俄勒冈州拥有了三年短暂的幸福时光。此后Carrie又与Lowell离婚,离开Sufjan,继续颠沛流离。
然而在Sufjan年届40之际,传来了母亲因胃癌离世的消息。母亲这个本已模糊的形象背后的童年记忆突然涌上他的心头。他以母亲和继父的名字命名了这张专辑,纪念在他记忆中的少年时代,祭奠他与母亲脆弱却不可抹却的羁绊。
起手的曲目《Death With Dignity》里,他叙述着面对母亲时的无所适从,在绿洲的意象中前进,用原谅来与年少时的苦痛和解。在结尾时他仿佛看见逝去的母亲的幻影,最终归于平静与释然。结尾如弥撒般层叠的和声、温柔的弦乐与旋转的电子音效仿佛升天的仪式。
《Should Have Known Better》里,他用“黑色裹尸布”的意象赤裸裸地面对着死亡的议题,可以说就是在给母亲的灵魂送行。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吉他叙事开场,第二段时教堂般的女声仿佛送葬的队伍,之后震颤的电子音效打开的新维度则宛如灵魂升天,吟唱着“Don’t back down, nothing can be changed”。最终沉重的音效仿佛宣称着尘归尘土归土的无言之义。
从母亲的角度叙事的《Fourth Of July》,“My little hawk, why do you cry”是问句写就的安慰,结尾周而复始的键盘与低音仿佛不可抗拒的命运化身,使得重复吟唱的“We all gonna die”的抚慰语气背后有着最无法化解的无奈,过去与现在重合。
同名曲《Carrie & Lowell》,Sufjan诉说着与母亲和继父共同度过的一段美好时光,但回忆中冷不丁的一句“Carrie come home”中母亲的过去与当下的思念突然重合,过去的时光突然宛如梦幻泡影一般,让人不得不面对现实。
整张专辑贯穿的快乐与悲伤起于死亡,却也终将尘封于死亡。我们在万物周而复始的生灭中认清宿命,步履不停地和回忆中的自己与他人和解,一步步抛却对得失的执念,坦然走向死亡的终站,至少最后我们留下过金色的记忆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