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九军团长征时走了3.7万里,罗炳辉之孙:当前更应该弘扬长征精神】当前国际社会

孙王良评 2025-04-01 08:58:51

【红九军团长征时走了3.7万里,罗炳辉之孙:当前更应该弘扬长征精神】

当前国际社会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都在调整新时代的竞争策略,就连美国都在进行马斯克式的改革“精兵简政”,裁员高达10万人。中国面临美国“修昔底德陷阱”理论带来的恶性竞争压力,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的年轻人更应该重温长征精神,面对美欧的打压挺起坚韧不拔的意志。笔者日前采访了原新四军副军长罗炳辉将军的孙子罗承,听他重温他的爷爷罗炳辉将军率红九军团长征的故事,希望给年轻人们的奋斗提供一点启迪。

据罗承介绍,他亲自到过福建长汀长征零公里处,这是他的爷爷率领红九军团开始长征的地方。罗承还去了罗炳辉将军率领新四军曾经战斗过的南方许多地方,对爷爷那一代人的奋斗历程有了更深的了解。罗炳辉将军带领的红九军团最早从福建长汀出发向瑞金集结,当时有11500名将士,到达陕北长征结束时,只剩下600余名将士,这支部队是长征中唯一在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都战斗过的部队(前红九军团,后红32军),其走过的长征路超过3.7万里。

在罗炳辉将军率领红九军团的整个长征历程中,罗承说他最值得纪念和缅怀的战役是“菜籽坳战斗”,军史上也叫“老木孔伏击战”,这次战役是四渡赤水最漂亮的以少胜多战役,打出了红军的威风。1935年3月27日、28日,军委电令:“原留守乌江北岸的红九军团暂留乌江北岸的打鼓新场一带,以马鬃岭为枢纽,分别在长干山、枫香坝等地活动,装成主力,诱敌北上,牵制敌部,掩护红军主力南进。”,红九军团按照军委指示,逐步向南推进,牵制敌人,掩护红军主力过江,出色地完成了牵制任务。红军主力全部渡过乌江后,军委又电令红九军团务必于4月3日上午10时赶到乌江,尾随红军主力过江。

与此同时,红九军团派出的侦察分队回报,为防追敌过江,留守渡口浮桥的红军干部团迫于敌情已将浮桥拆掉,并发现敌军先头部队从乌江上游扑来。在此紧急情况下,红九军团向军委请示今后的行动。当夜8时,军委电示红九军团:“向沙土、底水以东隐蔽。”,红九军团根据军委电令,连夜向沙土东北疾进,走出约20里后又折向西北往木孔方向前进,及时摆脱了敌军先头部队的追击。

4月4日,红九军团抵达木孔后休整,侦察员从当地农民口中得知,黔军正从遵义鸭溪方向追来。为了摆脱追敌、掩护中央纵队,红九军军团长罗炳辉立即召集连以上干部开会,介绍敌情、研究对策,决定拟定作战方案对追敌给予狠狠打击。根据木孔的地形,军团领导决定采取伏击战,打击追敌。作战地选择在菜籽坳,兵力部署是九团在正面,七团为右翼,八团为左翼,一旦正面战场打响后,七、八团从左右两路包抄。攻击的重点是先打敌指挥机关,使敌指挥失灵,不战而乱。

4月5日拂晓时分,红九军团进入阵地。8时许,敌先头部队开始进入伏击圈,陆续钻进伏击的“口袋阵”。12时,当黔军全部进入伏击圈时,罗炳辉将军见时机已到,一声令下发出攻击信号,红军将士从灌木林中一跃而起,杀向敌阵。敌人乱作一团,多次向红军阵地发起反攻,都被红九军团击退,被打得丢盔弃甲、狼狈逃窜。经过多次进攻与反进攻,红军指战员越战越猛,黄昏时分,战斗胜利结束。这次伏击战,击溃敌人7个团,消灭敌军300多人,俘敌1800多人,缴获枪支1000余支,敌副师长魏金镛被击伤。这次战斗是红九军团独立行动后打的一次大胜仗。

这次大胜仗是典型的以弱胜强,以少击多的一次战役。当时红九军团虽然编制是3个团,但经过乌江战役损失减半,一直负责诱敌掩护的这支后卫部队在菜籽坳战斗时的兵力只有区区2000来人左右!面对国民党黔军的7个团,平均一个团2000人来算也有1.4万人。红九军团的战士们需要有多大的勇气去战胜这7个团的兵力?罗承称,长征精神的奥妙就在这里,那个时候的红军将士人人有信仰,个个是英雄。为了劳苦大众翻身做主人,为了夺取胜利建立新中国,他们个个都能以一抵十,在困难面前人人是强者。

当前中国总体的发展态势是好的,但也遇到了经济发展上的一些困难。遇到困难怎么办?“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红九军团走了超过3.7万里的山山水水都没有倒下来,何况我们生活在和平时期遇到的一点困难呢?再困难也不会饿死、冻死。作为红三代的优秀代表之一,罗承先生认为越是在困难时期,越有必要给年轻人们进行长征精神的红色教育,重拾为了劳苦大众的幸福而奋斗的共产主义信仰。历史告诉我们: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面前,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竞争是中美之争,事关中华民族能不能实现伟大复兴。让我们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砥砺前行,战胜一切阻拦我们奋勇前进的魑魅魍魉。我相信在这次事关国运的中美竞争中,胜利一定属于具有长征精神红色基因传承的中国人民。

(根据原新四军副军长罗炳辉将军之孙罗承口述整理)

0 阅读:20
孙王良评

孙王良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