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年间,嘉定县有位县令,抓到小偷后,就派去学纺棉花,学会了就放走,学不会就

品古观今吖 2025-04-01 10:40:40

清朝康熙年间,嘉定县有位县令,抓到小偷后,就派去学纺棉花,学会了就放走,学不会就一直学。不仅如此,他还命人去监狱大声朗读,让小偷们伸着脖子听。

这位县令原名叫陆龙其,因为避讳“龙”字,就改为了陆陇其。他四十岁时考中了进士,四十五岁被安排到了嘉定县。

那时,嘉定县有很多人成了小偷,被官府抓到后就说自己生活没了着落,迫不得已而为之。陆陇其上任后,决定要改变这一状况。

于是,小偷落到陆陇其手上,走完正常的程序后,就会被派去学纺棉花,陆陇其还会特意叮嘱道:“好好学习,出去就能赚钱养活自己。”

不仅如此,陆陇其还派人去监狱大声朗读,让小偷们伸着长长的脖子听,试图在潜移默化中教化小偷。

可是,还是有人不愿意学纺棉花,陆陇其就会说:“那你不是因为生活没着落才去偷盗,而是因为懒惰,这样一来就罪加一等吧。”

于是,小偷只好认真学习纺棉花,有人三五天就学会了,陆陇其就把他们放走了。有人慢一些,不过为了出去,也渐渐学会了。

学会了技能,也要有做生意的本钱,陆陇其因此还给他们结算了纺棉花的工钱。   此后,偷东西的人慢慢变少了,但还有人顶风作案。   按照陆陇其的规定,若是小偷被二次抓住,就要回炉重造,再去学一个月的纺棉花。   结果仍然有极少数人,管不住自己的手,陆陇其就指使一帮官差追着小偷跑,只在后面追,却不着急抓人。等小偷跑累了,官差们一拥而上,给他灌下热醋,他就再也当不得小偷了。   原来人用力奔跑后,再灌下热醋,会落下咳嗽的毛病,而咳嗽又难以隐藏,别人也便有了提防。

此后,嘉定县的小偷基本失业,老百姓大大赞扬了陆陇其。

然而,陆陇其的上司却并不喜欢他。

陆陇其的上司,是巡抚慕天颜。有一次,他过寿,旁人都过去送礼物,陆陇其也过去了。

但平日里,陆陇其为官清廉,没有过多财物赠送,就送了慕天颜一匹布、两双鞋,慕天颜也十分客气地拒绝了。

结果事后,慕天颜怀恨在心,使手段将陆陇其调离了嘉定县。

后来,陆陇其来到灵寿县任职,不过他还是那个让人安心的父母官。

一天,母亲把儿子告到县衙,说儿子忤逆自己,陆陇其就让这个儿子留在了县衙,又让母亲先行回家去了。

结果几个月后,这个儿子主动跪在陆陇其面前,说要回家,陆陇其问他:“既然你和母亲不和,为什么要回去呢?”儿子解释道:“大人,放我回去吧,从前是我不懂事,今后不会了。”

原来,这几个月,他看到了陆陇其是怎样对待母亲的。不仅事无巨细,给母亲准备饭菜,为母亲拿药,还富有耐心,有时还会给母亲讲故事,从来没有对母亲发脾气的时候。

陆陇其放少年回家了,他后来成了远近闻名的孝子。

七年后,陆陇其调离灵寿县,百姓都站在路边上哭泣,为这位青天大老爷的离去感到伤心。

历史浩瀚,传奇人物数不胜数,帝王将相更是史家着墨之重头戏,那么县令陆陇其能够青史留名,全靠他对百姓的一片赤诚之心。

可见,小人物有小人物的舞台,安心做好份内之事,即使当时不会为时势所容,时间和民心也终会公正地给予答案!

0 阅读:1054

评论列表

尼莫

尼莫

10
2025-04-02 13:07

故事写的不错,很感人[点赞]

用户26xxx76

用户26xxx76

2
2025-04-02 23:18

用ai写这样的狗屁文章,这条赛道看来阿猫阿狗的都能上[抠鼻]

厌蠢症患者

厌蠢症患者

1
2025-04-02 18:23

那么纺织业市场饱和,棉纱不足时怎么办呢?

用户10xxx40 回复 04-02 19:17
这厮有意造成内卷,可恶啊

品古观今吖

品古观今吖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