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看娱乐新闻,王石代言了某品牌的“总裁燕窝”,被奚落是不是缺钱了。
想起前阵子,王祖贤开艾灸馆,吴彦祖卖英语网课,也是收获各种质疑。似乎这些曾经风华绝代的顶流明星,已经老到应该归隐山林,为观众最大程度地保留体面与神秘,否则就是晚节不保和利欲熏心。
我认真看过王祖贤拍摄的视频。她真是个实在人,掏心掏肺地解释艾灸改变了她的人生,是她当下最热爱的事,她想要用艾灸为大家的健服务。非常非常诚恳,而且收费也很公道,并不是高溢价贩卖情怀。
有意思的是,人们总是忍不住窥探他们的经济状况,觉得这么大年纪还出来赚钱,太凄凉了。
于是想到,我们主流的文化观念里,关于世俗生活最好的想象,恐怕还是《红楼梦》里的那句,“富贵闲人”。
有钱有闲,含饴弄孙。才是主流叙事里最好的晚年生活。
所以很奇妙,哪怕是曾经站在名气与财富顶端的人,只要年过五十六十,还出来谋生,观感上都会觉得辛苦,都会被莫名同情一番。
02
我曾经也很不理解。
直到最近重读《乡土中国》,回想起我小时候生活过的广袤乡村,发现把很多观念放置到农耕社会,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在乡村,人们唯一的生产资料就是土地。种田需要劳动力,所以生男孩是刚需。而当一个人五六十岁了,也确实到了干不动高强度体力活的年纪,所以农村一般都要早婚早育,就是为了后继有人种田,一家人才能有口饭吃。
可以想象,农耕社会里,五六七十岁还要下地干活,确实有种迫不得已的辛酸。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决定了文化的基本形态和集体潜意识。
所以说,有时候我们对抗的不是某个人,某种观念,而是几千年农耕社会生产方式形成的,固若金汤的集体潜意识。
时代轰轰烈烈向前,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城市化的进程,完成了生产方式的转变。这是前所未有的奇迹。只是很多人的观念和意识,以及心理结构,还停留在农耕时代而已。
理解了这一点,会对很多事情,很多质疑的声音释然,并且可以告诉自己,不着急对抗和反驳。去看看并不久远的历史,一切都有着清晰的来路。
03
看到各位中老年大咖又轰轰烈烈地出来转换赛道搞事业,其实我是有被激励到的。
并且觉得他们是非常幸运的人,很羡慕了。
首先,他们身体好,心气足,能量高。
因为我自己是身弱之人,有很多事情想做,但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我能切身体会到,五六十,七十岁的人,还在换新的领域去折腾,那真的是身体素质特别好的一群人。
身心状态是一体的。身弱的人,会花很多的能量来养生,维持日常生活的基本运行,真的没有多余心气和精力,去开拓新的事业版图了。
其次,他们穿越了经济周期,依然能把名气和才华兑换成财富。
之前看到一个博主说,王石卖燕窝,是最好的结局了。确实,看看其他同时代的房地产大佬,现在的结局都是什么,他很幸运了。
王祖贤开艾灸馆,我觉得她真的是找到了真正热爱的事,沉浸在自己热爱的事情里,本身就是极大的幸福。
04
触动我的还有一点,万事万物都是能量守恒的。
人的基本需求其实就两点。一个是拓展的需求,一个是安全的需求。
在不同的生命阶段,人们对拓展和安全的需求比例是不同的。而对于不同能量状态的人,对于拓展和安全的需求浓度也是不同的。
高能量的人,他们人生的拓展阶段会更加漫长,他们无法停止折腾。因为他们拥有了那么多的能量,也必须要释放出去,才是健康的,舒服的。不然的话,像普通人那样躺平,能量会淤堵,会压抑和生病。
所以有些人看起来总是野心勃勃,无法离开名利场;有些人看起来又似乎剑走偏锋,令人疑窦丛生。
本质上,根本不是他们缺不缺钱的问题。
而是,每个人其实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跟自己的生命能量起舞。尤其到了人生的后半程,都是平衡的艺术。
05
激励到我的一点是,我们可以重新设置对于时间的感受,把自己的职业生涯放在更长的时间尺度去考量。
现在已经不是农耕社会了。我们到了六十七十八十岁,依然可以从事脑力劳动,可以肆意挥洒,做自己热爱的事。
哪怕不是体力精力充沛的人,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身心能量状态,做得慢一点,少一点。日拱一卒。
我希望我能一直写到八十岁。并且不缺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