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市场价六两的皮箱,内务府报价六十两一个。大臣阎敬铭得知后,立马去向慈禧打小报告。慈禧命他去外面买一百个六两的皮箱,结果阎敬铭一个也没买到。
这天,大臣阎敬铭刚好进宫,要去找慈禧说事,结果看见内务府正在往宫里送皮箱,领头的人还在那大喊大叫:“都小心着点,别磕着碰着了,不然你们一年份子钱也不够赔的。”
阎敬铭一时兴起,悄悄拽过一人,问到:“这皮箱看着不错,也不知道多少钱一个呢?”那人恭敬道:“回大人,皮箱是六十两一个。”
阎敬铭当即愣住,他出过差,也在民间出游过,深知一个皮箱最多也就值六两银子,怎么到了内务府就卖到六十两银子呢?
阎敬铭不解,径自提问,那人理不直气不壮地说:“小人也不清楚,这都是大人们吩咐的。”
说完,他赶快跑回去,继续往宫里运送箱子。
过了一会儿,阎敬铭见到慈禧,说完了主要事情后,他实在忍不住,索性开门见山道:“老佛爷,您知道吗?外面的皮箱最多卖六两银子,但我们的内务府却卖六十两银子呢。”
慈禧大吃一惊,反问道:“这不可能吧,怎么会差这么多呢?也许是材质不一样吧。”
阎敬铭接着说道:“老佛爷,是真的,皮箱也都是一模一样的。”
片刻,慈禧说道:“哀家久居深宫,也不知道外面行情,这样吧,给你半个月时间,你去外面买一百个六两的皮箱回来,我就信你的话。”
阎敬铭领命而去。
隔日,阎敬铭去市场上买皮箱,只见市场上热热闹闹的,但卖皮箱的门店却都关门了。
阎敬铭十分纳闷,心想:我昨天还见到有人卖皮箱,今天怎么一家都不卖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久后,阎敬铭可算看到一个皮箱店的老板,他正急匆匆地离开,忽然被阎敬铭拦住,还吓了一跳,阎敬铭问他:“老板,好好的天气,怎么关店不做生意啊。”
卖皮箱的老板,小声告诉阎敬铭:“昨天有公公来过,说半个月内不准卖皮箱,否则就派人砸店,让你没法做生意,我们这些人都是小本生意,哪敢不听安排啊。”
阎敬铭知道,这是内务府的手笔。
但他答应了慈禧,如果半个月买不来6两一个的皮箱,自己岂不是犯了“欺君之罪”。
没办法,阎敬铭只好吩咐心腹:“你跑一趟天津,去买100个六两银子的皮箱,事成后重重有赏。”
心腹离开后,阎敬铭每天都在掰指头数日子,可半个月过去后,心腹也没消息传来,人更是消失得无影无踪。
阎敬铭这才知道,原来内务府给心腹一千两银子,叫他不去天津,而是直接让他远走高飞了。
这下,阎敬铭只好蔫头耷脑地向慈禧报告,自己没能买来六两银子的皮箱,辜负了慈禧的信任,请求慈禧治罪。
而慈禧也没当一回事,还说道:“你看,没有六两银子的皮箱吧,内务府不会骗我的。”
阎敬铭苦涩地笑笑,没再说什么。
那么,慈禧真的不知道,内务府刻意提升价格吗?
我认为,慈禧是知道的,但她没有办法改变。
当然,慈禧不会知道,外面的皮箱具体卖多少钱,但内务府抬升价格她还是清楚的。
不只内务府,底下臣子耍心眼,也瞒不过她,只是在不出格的情况下,她一般不会插手去管。
问题就在于,什么才算出格。
在慈禧看来,内务府的这些举动不过贪些小钱,无可厚非,权当是给他们的跑腿费了。
然而,可悲的是,这些贵人眼中所谓的“小钱”,却是底层人民几辈子也赚不来的财富。
更悲哀的是,除了统治者外,大清的蛀虫早就滋生了,多代皇帝都深受其害,只是无人能制止,更别提乱糟糟的慈禧时期了。
清朝这个机器轰然倒塌,不是一时的刺激,而是蛀虫掏空了内部,早已站立不住了!
用户10xxx86
大清就这么倒了!
A 谭肖宏 回复 用户10xxx47 04-02 20:58
嗯,你说的对,就是美国
用户10xxx47 回复 04-02 18:41
是不是觉得现在的美国跟晚清差不多
金戈铁马
重要的是这吗?是大臣跟慈禧说句话,内务府立马就知道了。
山言 回复 04-02 17:42
大差不差
路飞 回复 04-03 00:13
没有谁是一进宫直接就能上位的 就像你上个月去当个宾馆服务员 下个月来个当地的书记会不会安排你去? 都是慢慢爬上去的 在这个阶段你猜如果有人一直帮你 推你 给你好处 你会如何?
自来也D
它什么都知道
山幽风柔
这个历史悠久,记得诗经里有硕鼠食黍,已是文化一部分了。
Cu
下次写一下光绪吃鸡蛋的故事
用户10xxx74 回复 04-02 12:38
道光
用户59xxx38
内务府的银子是慈禧的
用户68xxx03
有钱人养狗
毛根朋友
水至清则无鱼
中国人
封建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但慈禧就是一个中国历史罪人,只为自己享受考虑,不为百姓、国家作为!
用户17xxx79
毫不奇怪,不都是这样干的吗?几乎没有采购不吃回扣的,这是我们自古以来的传统。
十四属相 回复 04-02 21:10
见一个杀一个 虽然杀不绝 但是能有效管控
夏语如歌
贪财事还小,搞到明代二龙不见面就更无奈了
王佳雨
不是不知道,而是太后也吃了回扣了
用户15xxx16
慈喜是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