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杂志King】莫雷高德专访(下):乒乓球需要榜样,我很荣幸担此重任。 【接

之双聊体育 2025-04-01 12:10:44

【瑞典杂志King】莫雷高德专访(下):乒乓球需要榜样,我很荣幸担此重任。 【接上期,共两期】 对许多人而言,这会是沉重的压力负担。你是如何应对的? "我根本没在意别人的期待,只管专注自己的节奏——虽然伤病确实困扰着我。我很清楚这条路有多艰难,所以始终保持冷静。很多新秀会在社交媒体上自我炒作,包括他们的父母。但当我真的打进世界前十时,反而在社交平台沉默了,那种压力真的很难处理。" 这是在休斯顿世乒赛摘银、世界排名飙升到第三位之后吗? "有段时间确实顺风顺水。但当我开始想'现在该宣传自己了'的时候,状态就下滑了。特别是年轻时,这种心态甚至可能让你想放弃运动。年轻人真的需要放轻松,专注享受过程。我父母在这方面做得太棒了,他们始终让我只需专注打球和进步,其他事情都由他们处理。" 你提到的膝伤现在如何? "右膝是先天性问题。我以为能完全康复,现在确实好转了,但还差最后百分之几。某些姿势还是会疼。" 2023下半年到2024年初排名下滑期间,他险些无缘巴黎奥运会。最终以第26名——2022年以来的最低排名参赛的他,却创造了瑞典体育史传奇。此前对世界第一王楚钦八连败的他,在奥运男单十六强赛实现惊天逆转,随后一路闯进决赛收获银牌,又带领瑞典男团再夺一银。 当你在奥运半决赛击败雨果·卡尔德拉诺锁定奖牌时,你说当时就在思考人生将如何改变? "思绪太混乱了。第一反应是:这他妈发生了什么?接着意识到一切都要变了,然后想到两天后要打决赛,又想到'天啊我居然真的拿到奖牌了'——最后直接泪崩。那一分钟里我经历了所有可能的情绪,甚至忘了拿球拍。我从未想过能在这届奥运夺牌,那一刻完全是大脑宕机状态。" 奥运后最疯狂的经历是? "走在街上随时会被认出来。在瑞典几乎每个角落都有人来聊乒乓球,我的知名度简直从0暴涨到100。以前只有深度体育迷认识我,现在仿佛成了超越运动本身的名人。有些粉丝激动得语无伦次,还有人告诉我给孩子取了我的名字。但所有人都在说'乒乓球让他们的夏天更美好',每天听到这些太棒了。" 参加SVT脱口秀、塞浦路斯《超级明星》录制、客串播客、伦敦品牌合作,还有中日公开赛...奥运后的狂热节奏如何应对? "超有趣!既然取得了好成绩,就该把握这些机会。但打好球仍是首要任务——我奥运后排名回升就是证明。不过我也享受这些新体验:和库卢塞夫斯基、伯格瓦尔在热刺队打乒乓球,或是通过酷炫的商业合作赚取赛事经费。可能我是奥运后跨界最多的乒乓球选手了。" 成名最棒的部分是? "结识新朋友并回馈乒乓球运动。我很乐意担任这项运动的大使,觉得有责任为它推广——毕竟它给予我太多。现在瑞典孩子们排队加入乒乓球俱乐部,他们需要榜样,我很荣幸承担这个角色。" 在《King》杂志封面拍摄前,我们在Östermalm的亚洲邮局餐厅(Asian Post Office)共进午餐。餐厅老板Lucas是位乒乓爱好者,熟门熟路地将我们引入包厢——原来特鲁斯已是常客。 你会特意搜寻旅行地的餐厅吗? "不一定刻意研究,但绝对会探索当地美食文化。整天穿着训练服和队友挤在食堂吃难以下咽的饭菜?不如花20克朗去转角吃碗世界级拉面!"他笑着承认,"我在饮食上开销很大,因为实在太爱这乐趣了。" 乒乓圈里就你一个美食家? "恐怕是的。我经常独自享受美食——边看YouTube边嗦拉面的时刻简直美妙。" 环球乒乓之旅:最爱哪座城市? "国家太好选,肯定是日本。但城市?太难了!"他眼睛发亮,"冲绳就像他们的夏威夷,碧海蓝天美极了。新加坡也令人着迷——整座城市充满活力,美食酒店俱佳。嘿,或许我该再去一次?" 2025年:随性而活的哲学 "我完全没计划!"他摊手笑道,"顶多知道几场大赛日程,其余都是见招拆招。眼下我只想好好享受奥运成功的余韵——这是我应得的庆祝。" 当然,五月的多哈世乒赛终将到来。这位"大赛型选手"有何特别准备? "其实没有。只是赛前三周的空档能更系统训练。"他透露制胜关键,"更重要的是心态——我享受万众瞩目的舞台。如果在意大利打没人关注的比赛,反而难以发挥。" 无需再掩饰——莫雷高德将成为首位赢得耶林奖的乒乓球运动员。这位2024年谷歌搜索量最高的瑞典人,在领奖台上真情流露:感谢父母时声音哽咽,眼中泪光闪动。这份感染力或许正是他破圈的原因——正如他解释自己赛场上的情绪外露: "从小教练就叫我'学博格当冰块人',但我始终不理解。愤怒能让我移动更快,喜悦能激发状态,为什么要压抑?"他正色道,"当然,过度宣泄也不行。但现在乒坛需要个性——像勒布伦兄弟、波多黎各的迪亚兹,还有我这样的'情绪派',才是让运动更精彩的活广告。" (续完,共两期)

0 阅读:7
之双聊体育

之双聊体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