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蒋英遵公公遗嘱,揣着3000元,打算给小姑子月华送去。谁知,刚开门,

小博大史 2025-04-01 13:43:38

1969年,蒋英遵公公遗嘱,揣着3000元,打算给小姑子月华送去。谁知,刚开门,钱学森一下拦在她面前:“不行!这钱坚决不能给她!” 月华出生贫苦,11岁来到钱家,因为为人老实,干活勤恳,被钱钧夫认作干女儿。钱学森的母亲,像待亲生女儿一样对待月华,还手把手地教她打理家务。 月华也待钱家父母如亲生父母孝顺。 钱钧夫病重卧床,钱学森和蒋英都忙于工作,连抽空看望父亲的次数都屈指可数。作为女儿,月华日夜陪伴,照顾钱钧夫。 钱钧夫望着日渐憔悴的月华,心疼地说:“回去吧,家里还有囡囡跟她爸也要照顾。” 月华却拉过钱钧夫的手,仔细地为老人家剪指甲。轻声说:“哥哥嫂嫂忙,把你交给护工,我还是不放心的。” 钱钧夫内心暗叹:“这养女没白疼啊。”只是影响她的生活,钱钧夫的心里总是过意不去。 这天,儿媳蒋英来探望钱钧夫,趁月华去打水期间,钱钧夫颤颤巍巍从枕头底下,摸出厚厚一沓钱出来,对蒋英说:“这段时间辛苦月华了,我走后,这些都留给月华吧。” 蒋英瞪大眼睛,嘴巴微张,错愕得忘了伸手去接。她呆愣在原地,心想:公公一生清廉,哪来这么多现金在身边。 看到儿媳蒋英的表情,钱钧夫连忙解释:“前几天,文史馆派人来看我,非要留下这些钱,我实在推辞不了。” 原来早年间,钱均夫跟鲁迅等爱国志士一起东渡日本求学,他怀着“兴教救国”的抱负,选择了教育学。 回国后,他将一身本领奉献在了教育岗位,被任命中央文史馆员,几十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著有《逻辑学》《地学通论》《外国地志》《西洋历史》等。 为感念钱均夫的贡献,文史馆特地派专员前来看望,并带来3000元的补助。 不久后,钱钧夫离世,蒋英按照公公遗嘱,给小姑子月华送钱。谁知,刚准备出门,钱学森就一下拦在了她面前,严肃地说:“不行!这钱坚决不能给她!” 蒋英一把推开钱学森,钱学森顺手钳住蒋英,把蒋英往屋里拉。 蒋英用力挣脱,抬起下巴,满含怒气盯着钱学森:“为了给父亲治病,月华用光了积蓄,现在正是她困难的时候,怎么不能给她?” 钱学森气得一手叉腰,一手指着蒋英的包,掷地有声地说:“这钱是国家的,不应该是钱家任何人的!” 钱学森认为,虽然父亲一辈子在岗位上勤勤恳恳,做出了贡献,但是他老人家也按月领到了工资。这3000元应该用来支持建设国家,而不应该进钱家人的口袋。 蒋英知道拗不过钱学森,只得按照钱学森的指示,想方设法把这笔钱,上交给了组织。 但是蒋英总是觉得对不住月华,平时想方设法地贴补月华一家。即便是这样,蒋英心里还是过意不去,于是省吃俭用,悄悄存钱。 10多年后,她终于存下了3000元,月华女儿结婚时,蒋英拿出来,悄悄塞给月华。 月华一看,嫂子拿了这么大笔钱,吓了一跳,连忙推脱,坚决不收。蒋英一把拉起月华的手,把钱强塞到她手里,说:“这是你哥哥的心意,是哥嫂欠你的。” 然而,这一切,钱学森并不知情。 后来,钱学森病重,在病床上,谈起父亲生病住院的事,他满含愧疚:“当年没时间陪伴父亲,多亏了月华啊!” 说着,钱学森长叹一口气,"哎,我们欠月华的。"闭上眼睛,一滴泪珠,顺着眼角滑落了出来。 蒋英凑近钱学森的耳朵,小声说:“月华的事,我已经替你弥补啦。” “真的?”钱学森猛地睁开眼,急切地问。 蒋英掖了掖被子,白了钱学森一眼,傲娇地说:“真的!” 钱学森的一块心病终于落地,他泪水在眼睛里直打转,嘴唇颤抖,对蒋英说:“你办得好,只是苦了你了!” 钱学森不仅学识渊博,还品德高尚,他宁愿背负对不起妹妹的心结,也要将钱上交,这3000元上交组织,是志士仁人的情怀,是一片赤子之心,这格局,常人望尘莫及。 夫人蒋英的识大体,也让人敬佩。如果说钱老是一颗耀眼的巨星,那么,这里面一定有蒋英在背后默默支持的功劳。      

0 阅读:11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