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10岁的太平公主去外婆家串门,表哥贺兰敏之拉着她的手,笑着说:“我陪你玩吧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2025-04-01 14:20:17

一天,10岁的太平公主去外婆家串门,表哥贺兰敏之拉着她的手,笑着说:“我陪你玩吧!”谁知,没一会功夫,太平公主哭着从屋里跑出来。几天后,贺兰敏之被流放岭南,途中被人用马缰绳勒死。

贺兰敏之,是武则天亲姐姐武顺的儿子,英俊潇洒,风 流倜傥,堪称唐朝第一美 男子。而且才华横溢,武则天对这个外甥很是喜欢,甚至让他承袭了外祖父武士彟的爵位——周国公。

其实,武士彟的爵位,应该是嫡长子继承,可为何承袭的是贺兰敏之?

武则天的母亲杨氏,是在武士彟的原配夫人相里氏去世后嫁给他的,婚后生下3个女儿。而相里氏育有两个儿子。武则天姐妹3人,自小就被同父异母的2个哥哥欺负。

武则天成为皇后,大肆封赏母族,可一想到小时候被两个哥哥欺负的惨样,依然心有余悸,怎么还能容得他们承袭爵位?

于是,武则天让外甥贺兰敏之改姓为武,出任武家,承袭了外祖父爵位。

贺兰敏之天资聪颖,加上姨妈武则天的提拔,前途一片光明,可没想到,贺兰敏之却把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这又是怎么回事?

原来,武则天成为皇后之后,特允姐姐武顺一家随便出入皇宫,而武顺进宫都喜欢带着女儿贺兰氏。

一次,李治看见一个女子,性感妖艳的背影,和武则天极为相似,李治蹑手蹑脚,猛地从身后一把抱住了她。

谁料,女子嘤咛一声转过头,李治这才看清,原来是贺兰氏!可是,看着眼前神似武则天,却又比武则天更年轻、更漂亮的贺兰氏,李治一时间意乱情迷,竟一把把她抱起,放到了龙床上。

当武则天来找李治时,刚好看到完事后的李治和贺兰氏相拥而眠的画面。武则天气得牙痒痒,可看在姐姐的份上,生生地咽下了这口气。

然而,贺兰氏不仅没觉得上了李治床,愧对姨妈武则天,反而在李治宠信她时,不知天高地厚地说:“皇上若真的喜欢我,就废了武则天,立我为皇后,可好?”

武则天做出退让,贺兰氏却得寸进尺,最终,忍无可忍的武则天,一不做二不休,借武元庆与武元爽之手,毒死了贺兰氏。

贺兰敏之得知妹妹贺兰氏去世的消息,进宫吊唁。李治一看到他,便悲伤哭诉:“早上上朝前还是好好的,没想到退朝后竟身亡了,怎么会如此突然?”

贺兰敏之听完李治的哭诉,半天没说话,只抱着妹妹的尸身嚎啕大哭。武则天知道后,心里咯噔一下:“这孩子是在怀疑我啊!”

从此以后,武则天开始对贺兰敏之产生芥蒂,贺兰敏之也开始了对武则天的复仇之路。但以武则天当时的身份地位,贺兰敏之想要正面刚显然不可能,于是他选择了另辟蹊径。

武则天听说,司卫少卿杨思俭之女德才兼备,美丽动人,和李治商议后,将杨氏选为太子李弘的妃子。

然而,在大婚前夜,贺兰敏之偷偷进了杨府,强占了杨氏,导致太子无法完婚。武则天气得七窍生烟,但家丑不可外扬,只把杨氏赐给贺兰敏之,重新选了裴居道之女为太子妃。

这还不够,更让人咋舌的是,贺兰敏之竟和90岁高龄的外祖母私通。

贺兰敏之小时候经常住在外祖母家,外祖母对他呵护备至,如今贺兰敏之何以下得去手,去污辱疼爱他的外祖母!

武则天知道后,狠狠处罚了毫无伦理的贺兰敏之,可受尽屈辱的母亲,一直给外孙求情,武则天左右为难,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贺兰敏之看着姨妈对他恨得牙痒痒,可每次又无可奈何的样子,心里充满了报复的快感,于是,变得更加肆意妄为。太平公主是李治和武则天最小的女儿,也最宠爱她。

一天,10岁的太平公主到外祖母家串门。一进门,贺兰敏之就拉着表妹的手,笑着说:“表哥陪你玩,好吗?”

太平公主,最开心的莫过于有人陪她玩了,天真地笑着说:“好啊!”

贺兰敏之尽情陪表妹太平公主玩耍,在太平公主玩累了,两个人就回屋里休息。可令人没想到,就在此时,刚刚还慈爱的大哥哥,突然脸色一变,邪笑一声,扑向了他的小表妹。

没一会儿,受了污辱的太平公主,哭着从屋里跑了出来,立即回宫告诉了母后武则天。

武则天听后,气得肺都快炸了,当即下令将贺兰敏之流放岭南。可贺兰敏之不但毫无惧色,还全程挂着轻蔑的笑容,好像在说:“我就喜欢看你恨我,却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贺兰敏之,当时还姓武,是周国公,武则天不能诛杀周国公,只能流放,可不痛不痒的流放,又怎能解武则天心头之恨?

贺兰敏之倒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死期将至。果然,在行至韶州时,武则天命人用马缰绳活活将他勒死了,还夺回了姓氏“武”,让他重新姓回贺兰。

世人皆知武则天六亲不认,狠毒至极,可又有谁知道,武则天的狠毒也是被 逼无奈。不由感叹,武则天也是个可怜的女人啊!生生的被血脉至亲逼成了一个六亲不认的人。

权杖狰狞犹带血,最是无情帝王家。本是骨肉相连一家人,可是一旦沾了皇权,就变得尔虞我诈,骨肉相残,明争暗斗,冤冤相报,实在是可悲可叹。我想,如果有选择的权利,他们

一定会选择做一个普通人吧,没有这么多的杀戮和倾轧,算计,有的只是真正的亲情。

0 阅读:66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