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华罗庚在西南联大讲课,台下23岁的钟开莱皱起了眉。第二天,他把10页纸甩给了华罗庚:“拿去看吧,你讲得太啰嗦了,10页纸就能讲完。”华罗庚心想:“小崽子,你等着!” 1940年的时候,华罗庚在西南联大给学生们上课,坐在下面的23岁小伙子钟开莱,听着听着就皱起了眉头。 时间得回到1937年,那时候抗日战争全面打响,咱们中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麻烦。华罗庚,这个在英国剑桥大学深造的年轻数学家,一下子扔掉了国外的舒服日子和前途一片光明的学术道路,铁了心要回到战火连天的祖国。到了1938年,他来到了昆明的西南联大,这所大学在抗战时候,就像是咱们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尽管过得不容易,华罗庚还是一心扑在数学上,又教书又研究,不仅写了好几篇特别重要的论文,还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1940年的一天下午,阳光从高高的窗户溜进来,照在书桌上那一摞摞的书和笔记上。华罗庚站在黑板前面,用粉笔画出一道道复杂的数学式子,说话的声音不紧不慢,还特别吸引人。台下的学生里,有个23岁的小伙子,叫钟开莱,他人挺直爽,也特别聪明。他听着听着,觉得华教授讲的某个地方不太对,眉头就皱了起来。 辩论完了以后,钟开莱没走,他想跟华教授较较劲。那天晚上,他回到宿舍,小桌上的灯光暗暗的,他拿起笔就写,一页又一页,把自己的想法和反驳都写了下来,足足写了十页纸。第二天一早,他揣着这十页纸去了教室,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啪”地一下,把那一摞纸扔到了华罗庚的桌子上,说:“你看看,你说得太复杂了,十页纸就够了。”华罗庚看起来异常镇定,他拿起那一叠纸,一页页认真看了起来,眼里满是对这位年轻学生的看重。那天晚上,华罗庚留在办公室里,对着钟开莱的论点琢磨了好久,整整一个晚上都在研究。他用既简洁又准确的数学语言和逻辑,把原本十页的内容压缩到了三页。
1940年,华罗庚在西南联大讲课,台下23岁的钟开莱皱起了眉。第二天,他把10页
诵旭看生活
2025-04-01 14:38:19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