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高速碰撞爆燃事件细节小米SU7高速爆燃
争议焦点:
智能驾驶责任:
系统提前1秒退出NOA状态,接管时间过短(2秒反应时间),夜间施工路段障碍物识别能力受质疑。
车门锁死争议:
家属称碰撞后电子门锁失效,机械拉手位置隐蔽(需拆卸内饰板),与小米宣传的「应急解锁无需物理抬起」存在认知差异。
电池安全性:
撞击导致电池舱直接受损,磷酸铁锂电池在97km/h时速碰撞下仍发生爆燃,引发对电池防护设计的讨论。
为何三天后才曝光?
行业影响:
新能源车安全警示
事件凸显高速碰撞下电车起火风险,机械逃生装置普及率低、用户教育不足等问题。
舆论管控争议
事故三天后才引发关注,部分网友质疑信息压制。小米股价当日下跌5%,市值蒸发约300亿港元。
技术规范呼吁
专家建议强制车企在销售时开展安全培训,优化智能驾驶系统对施工路段的预警机制,推动电池舱结构强化标准。
目前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中,最终责任认定需等待警方和技术部门权威结论。该事件为新能源车企敲响安全警钟,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生命安全成为行业核心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