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一位老大娘上山采野果。突然发现一大群苍蝇,在草丛上“嗡嗡嗡”盘旋,她没在意。哪料,此时草丛里发出沙沙声,还伸出一只手来。大娘一个激灵,她壮胆拔开草丛,却看到一个浑身是血的红军战士。 抗战时期,红军为了摆脱国军纠缠,决定长征。可国军的18个团,仍紧追不守。 为了摆脱他们,红军决定将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红28军。 1936年8月的一天,红28军245团的团长梁从学,带领战士们和敌人展开激烈战斗。 战火映红了半边天,炮火的“轰鸣”声,冲锋号“嘟嘟嘟”一遍又一遍响起。 几天后,住在战区山脚下的一位大娘,听见战火声渐渐变弱,便背起竹篓,上山捡些野菜野果充饥。 百姓们为了躲避战火,已待在家饿了好几天。 然而,当她走到半山腰时,突然发现一大群苍蝇,在草丛上“嗡嗡嗡”盘旋,她没在意。 哪料,此时草丛里发出沙沙声,还伸出一只手来。大娘一个激灵,她壮胆拔开草丛,看到里面躺着一个身受重伤,浑身是血的人。 大娘定睛一看,他戴着一顶有红星的帽子,原来是一名红军战士。 这人正是,受伤的团长梁从学。她上前去探了探鼻息,还有些微弱气息。 大娘心里一惊:人还活着!得赶快抢救。大娘内心焦急万分,忙蹲下身费力往前拖着梁从学,可毕竟年老体弱,拖了好一会,只往前拖拽了几米,累的她满头大汗。 大娘顾不了许多,冲下山找村民帮忙,将梁从学抬下山去。 大娘先喂了几口水给他喝,梁从学的衣服已被血水浸透,和皮肤粘在一起,还不时散发出阵阵腐臭。 大娘小心翼翼地,将衣服掀开。可眼前的景象,令她大吃一惊,差点吓晕过去。 只见前面胸前有个小洞,可后面的肩胛骨却有个碗口大的洞。不过,幸运的是,没有伤及心脏。否则,性命不保。 可碗口大的伤口里,肉已经发黑,还有些白色虫蠕动着,相当疹人。 大娘缓了缓神,救人要紧。当务之急,首先得止血。可是抗战时期,止血药相当匮乏,况且外面敌人查得很严,根本不可能弄到止血药。 大娘左思右想,想起之前老人常用草木灰止血,就跑到灶前,抓了一把草木灰,敷在伤口上。 不一会儿,血就止住了。可腐肉不清除,要是再次感染,那就没救了。 大娘为救梁从学一命,决定险中求生。 她准备一个大火盆,找来剪刀。用剪刀,小心翼翼将腐肉一块块剪掉,将虫用筷子一条条夹出来。 梁从学痛得满头大汗,大娘立即递给他一双筷子:“来!大兄弟,咬上!”梁从学一口咬住,没吭一声,筷子上却烙上一排深深的牙印,几次疼得晕死过去。 大娘终于伤口外面的腐肉,清理干净。创口却也越来越大,可里面的太深,根本无法清理。可这么大的伤口,就这么敞着,也不行。 大娘思来想去,无计可施,这时,她猛地抬头,看见挂在屋外丝瓜瓤。她脑海中灵光一闪,丝瓜瓤的大小,不正合这个伤口吗? 晒干的丝瓜瓤,就如细铁丝坚硬,它刮着梁从学的伤口,如同割肉一般,钻心的痛。可梁从学却硬是喊出一声,疼得他汗水如雨滴般流下来。大妈被眼前这个铁汉,深深折服。 这时,大娘却惊奇地发现,当她把丝瓜瓤往里塞时,白色的虫直往外面钻。 之后,大娘每天都换一根丝瓜瓤,每次将它拉出来时,都会粘上一些腐肉。大娘把自己的,甚至邻居家的丝瓜瓤,都给用光了。 令人欣喜的是,经过大娘的悉心照料,梁从学的伤口,愈合得越来越好。腐肉和白色虫越来越少,也退了烧。他的脸色,逐渐红润起来。 梁从学见伤好得差不多,决定奔赴战场。 临行前,他依依不舍,叩头拜别了大娘。赶了4天路程,赶上了大部队。 当战士们看见团长,个个激动不已,抱头痛哭。 原来,当初正在山坡上指挥战斗的梁从学,被一颗子弹射中胸口,一阵剧痛,顿时血流如注,梁从学倒了下来。 卫生员动员了半箱纱布,可血根本止不住,团长奄奄一息,为了不被敌人发现,战士只好用杂草将团长掩盖,并做上标记,打算日后回来,再好好安葬团长。 想不到,现在团长竟死而复生。 随后,梁从学战功赫赫,1955年,梁从学被授予开国中将军衔。 为了报答大娘救命之恩,他时常为她送去钱和生活用品。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正是有像梁从学这样不怕牺牲,毫不畏惧的革命战士,才换来了我们的伟大胜利! 也正是有了,像大娘这样不顾自身危险,救助红军战士,才使得梁从学死而复生。
1936年,一位老大娘上山采野果。突然发现一大群苍蝇,在草丛上“嗡嗡嗡”盘旋,她
趣叭叭
2025-04-01 14:55:1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