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拍的是前年去广元旅游期间在大华纱厂广元文创基地所见。 民国期间,中国的工业沙场是比较多的,西安大华纱厂在当时全国比较出名。西安大华纱厂,(现“大华·1935”文化艺术街区)是西北地区近代民族工业的重要标志,其前身长安大华纺织厂始建于1935年,位于西安市新城区太华南路251号,毗邻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是西北最早、规模最大的现代化机器棉纺织企业,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风雨历程。 1935年,由石凤翔先生筹建,苏联设计师规划,原名“长安大兴纺织二厂”,1936年投产,后与裕华公司合并,更名为“长安大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华纱厂”。 抗战期间,70%-80%产能用于生产军需布匹(每月3万匹),支援前线,成为日军轰炸重点目标,三次遭袭仍坚持生产,部分设备迁至四川广元设分厂。 照片里广元的这个文创中心所在地就是广元设分厂的位置。 广元大华纱厂始建于1939年,前身为西安大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广元工厂,历经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业化进程,曾是四川最大的棉纺企业之一,鼎盛时期职工达6000人,素有“棉半城”之称,是广元近代工业的重要象征。 1999年因市场影响破产后,2020年启动改造工程,以“大华1939”为核心IP,整合工业遗址、历史记忆与现代商业,打造文旅融合示范项目,2024年全面开放,成为广元“工业锈带”变“生活秀带”的典型案例。 嘉陵街道通过“三步走”策略,构建大华社区独特文化内涵(部分内容来自网络); 1. “华·记忆”——唤醒工业历史 依托大华纱厂历史,展示其诞生、发展、破产的沿革图,陈列老旧机器、文史资料等物件,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邀请退休职工参与文化传承,成为老广元人回忆的载体。 2. “华·阅读”——构建文化共享空间 联合新华文轩打造“社区阅读角”,提供免费阅读、亲子活动及议事服务,引入古典文学、儿童读物等350册书籍,盘活公共空间,营造“爱读书”的社区氛围。 3. “华·商圈”——创新社区治理模式 建立“社区+商圈”共建机制,推行“135服务机制”(1个核心、3方联动、5项服务),引进30余家商户入驻,举办“党企联心·群众暖心”等活动,打造“商圈红、人气旺、民心暖”的治理新格局。
照片拍的是前年去广元旅游期间在大华纱厂广元文创基地所见。 民国期间,中国的工业沙
讯原聊你好
2025-04-01 15:19:4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