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军事改革后,解放军彻底告别了畜力运输时代,全军实现了机械化装备升级。其中,装甲部队的地位得到显著提升,正式确立为陆军作战体系中的核心突击力量。这一变革标志着中国陆军进入了现代化作战的新阶段,其机动性和作战效能都得到了质的飞跃。通过装备更新和编制调整,解放军陆军作战能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应对现代战争需求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如火如荼,国家经济转型成为重中之重。为了配合这一大局,军队建设不得不做出调整,不少军工科研项目被迫终止。这一决策虽然艰难,但为了经济发展的大计,只能选择让步。
尽管部分军事项目在技术上取得了突破,但由于预算限制,实际装备数量十分有限。以86式步兵战车为例,这款仿制苏联BMP1的国产装备在完成设计时就已经显得过时,然而受限于军费开支,直到90年代中后期才得以大规模列装。这种状况导致我军在2000年前后的装备现代化程度明显不足,机械化建设亟待加速推进。
在过去的年代,我军装甲师的常规编制包括三个装甲团,一个机械化团,一个炮兵团和一个防空团。此外,师部还直接管理侦察营、防化营、反坦克(导弹)
营、修理营和运输营等部队。
对于机械化步兵师,其构成主要是三个机械化步兵团,一个装甲团,一个炮兵团和一个高炮团,师部的直属单位与装甲师类似。每个装甲团通常下设三个装甲营,一个机械化营,一个炮兵营和一个防空营,团部还拥有若干直属连。机械化步兵团的编制则是三个机械化步兵营,一个装甲营,一个炮兵营和一个防空营或连,团部的直属单位与装甲团基本一致。这种整体化的水平,基本与1980年代早期的苏联军队相当。(待续)骡马化建设中国人民解放军维基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