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左宗棠近妖#在中国近代史上,左宗棠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有人说

清风过石桥 2025-04-01 16:28:00

#为什么有人说左宗棠近妖#在中国近代史上,左宗棠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有人说他“近妖”,这并非贬义,而是对他超凡智慧与决断力的惊叹。这位晚清名臣的一生,既有惊心动魄的战场传奇,也有令人费解的争议行为,更藏着许多超越时代的远见卓识。 一、自比“今亮”的狂傲与底气 左宗棠少年成名,20岁中举却三次会试落榜,转而钻研地理、军事等“实学”。他自诩为“今亮”(当代诸葛亮),甚至在书信落款中大胆使用这一称号,其狂傲可见一斑。这种自信源于他过人的战略眼光:在与沙俄争夺伊犁时,他提前数年修订地图,让俄国军官索思诺福斯惊叹不已;收复新疆前,他耗时数年筹备粮草,仅粮食便储备2480万斤,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贯彻到极致。这种未雨绸缪的智慧,正如《三国演义》中被鲁迅称为“近妖”的诸葛亮,总能在绝境中扭转乾坤。 二、抬棺出征的决绝与谋略 1876年,64岁的左宗棠抬棺西征,誓言“不破楼兰终不还”。面对沙俄支持的阿古柏政权,他提出“缓进急战”策略:先用三年时间筹备军饷、改良装备,甚至引入加特林机枪等先进武器,最终仅用八个月便横扫新疆叛军。更令人称奇的是,他以军事威慑迫使沙俄归还伊犁,未动一兵一卒便收回两万平方公里国土。这种以弱胜强的胆识,让后人感叹“非人力所能及”。 三、超前百年的生态与工业眼光 在戈壁行军时,左宗棠命士兵沿途种植“左公柳”,既防风固沙又提振士气,至今新疆仍存留数万株;他创办福州船政局,推动中国近代海军建设,甚至主张优先发展陆军以应对列强入侵——这一思路在甲午战争后被证明极具前瞻性。他的务实精神更体现在细节中:过手亿万军饷却“不私一钱”,将俸禄用于赈灾、助学,连慈禧赐予的美妾也被他悄悄送走,只为不误人青春。 四、争议背后的真实人性 左宗棠并非完人。他性情刚烈,曾因总兵未向他行礼而大打出手;与曾国藩交恶后,即便对方全力支持西征,他仍公开贬低这位老友,甚至在其死后依然耿耿于怀。这种“爱憎分明”的偏执,恰是他真实人性的写照——不完美,却鲜活。 【作者评价】 左宗棠的“近妖”,实则是乱世中孤勇者的光芒。他以书生之躯扛起山河破碎的危局,用超前视野守护国土完整,更用一身傲骨诠释何为“民族脊梁”

0 阅读:7
清风过石桥

清风过石桥

清风过石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