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在朱元璋的面前,曾经出现过胡大海和常遇春为了争夺先锋这个位置的时候,出现过胡大海争功的做法。但是,当时的朱元璋采取的是冷处理的方法,通过徐达的口,缓解了胡大海与常遇春先锋之争的矛盾。所以,虽然出现了属下争功的事情,但是对于朱元璋而言,非但没有丝毫的弊端,反而是如鱼得水。 也就是说,胡大海和常遇春,为了争夺先锋的位置,虽然也出现互相争功的做法,但是总体上来说,对于朱元璋是有利的。不论是胡大海还是常遇春,立的战功越多,说明朱元璋的势力就越庞大。但是,与朱元璋的如鱼得水迥然不同的是,同样出现属下争功这件事,徐寿辉却因此命丧黄泉。 在当时徐寿辉的手下,有两个人互相不服气,互相争功,这两个人就是陈友谅和倪文俊。当时,朱元璋打完婺州回到金陵,暂时没有与徐寿辉的势力进行交锋。但是,徐寿辉看到朱元璋这么势如破竹的侵占别人的领地,心里也痒痒,于是,便派遣手下大将陈友谅为元帅,去攻打元朝的势力。 但是,在一次战斗当中,也就是攻打安庆的战斗当中,便出现了陈友谅和倪文俊互相争功的事件。战斗胜利之后,陈友谅向徐寿辉汇报,声称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打下了安庆,但是倪文俊却说陈友谅冒领战功,实际上是倪文俊打下了安庆。 面对属下的争功,徐寿辉又是如何表现的呢?对此,在书中第二十八回《诛寿辉友谅称王》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寿辉大怒,对友谅说:“你为元帅,不能对敌败走,且欲冒领军功,欲学晋时王浑乎?”友谅说:“初时四面攻打,余阙只是固守城池,我们兵马谁敢先登。后来余阙因臣攻西门势急,只得引兵出战,臣假作佯输,哄他来赶,文俊方得领兵人。设奇指示,皆臣之力。”寿辉便叱说:“休得胡说。本当治以军法,姑念汝旧功免死。” 看到没,徐寿辉的这个做法,真的是不冷静的,与朱元璋的做法相比,真的是有小人度量。也因此,徐寿辉得罪了自认为战功卓著的陈友谅,于是,陈友谅在密谋之下,联合自己的亲信,杀死了徐寿辉和倪文俊,自称汉王。 只能说,徐寿辉当时太不冷静了。假如,当时的徐寿辉,也能学着朱元璋的样子,对于陈友谅和倪文俊之间的争功,采取冷处理,亦或者是表面上不偏袒任何一方,或者是两面都进行奖赏,随后再慢慢的详查细问,估计,也就不会有这种惨剧的发生了吧!
同样是属下争功,朱元璋如鱼得水,为什么徐寿辉却命丧黄泉?
虫子天下
2025-04-01 18:25:23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