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沙特富得流油,却从没有国家去打沙特的主意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沙特太有钱了! 波斯湾地区涵盖了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阿联酋和阿曼八个国家。该区域由于地理环境恶劣,自然条件不利于农业发展,工业基础也相对薄弱。然而,除去受制裁和战争影响较大的伊朗和伊拉克,其余国家长期以来保持着较高的国民收入水平,尤其是社会上层,其生活奢华程度甚至超越不少西方发达国家。 这一反差极大的经济现象,主要依赖于地下丰富的油气资源。波斯湾地区被认为拥有全球约55%至68%的可采石油储量,以及40%以上的天然气储量。该区域共分布着1841个油气田,其中不少已实现大规模开发。油气资源的聚集,为该地区提供了长期稳定的经济支撑。 从资源品质来看,波斯湾的石油大多属于轻质油,这类原油形成于缺氧的还原沉积环境,油体密度低,在常温下呈液态,API值高,硫含量和蜡含量相对较低,碳同位素值也偏轻。相比之下,轻质油在炼化过程中更容易处理,可以减少工序,降低成本,同时能够产出更多比例的汽油和柴油,因此在全球市场上更具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在众多石油国家中,沙特阿拉伯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其国土面积约22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481万,是中东地区面积最大、人口相对密集的国家之一。沙特的首都利雅得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功能于一体,是国内乃至区域性的枢纽型城市。过去,沙特是一个缺乏水资源、经济基础薄弱的国家,直至发现石油并大规模开采,才逐渐建立起如今的经济体系。 沙特是一个石油储量极其丰富的国家,却从未遭受过外敌入侵。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探究。 20世纪80年代,中东局势动荡不安。两伊战争持续不断,以色列也频频挑起争端。身处这一火药桶中心的沙特自然忧心忡忡。虽然战火尚未波及本土,但谁也无法保证明天会怎样。沙特意识到,单凭满库的金银财宝,并不足以保家卫国。国之重器还得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后盾。 彼时美国因与以色列交好,对沙特这样一个军事薄弱的国家并不上心。沙特只得另觅他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沙特向当时军事实力正在上升的中国伸出了橄榄枝。沙特希望从中国购买一些先进武器,以此来震慑周边对手,维护国家安全。这一诉求恰与中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的立场并不矛盾。 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当时中国刚研制出东风-3型中程弹道导弹,性能十分优越。沙特代表团对此赞不绝口,当即拍板,以35亿美元的价格购入35枚。有了这一强大的武器装备,沙特在与周边国家的博弈中占据了上风。那些对沙特虎视眈眈的对手,也不得不对这个所谓的"秘密武器"有所顾忌。 然而,尽管中沙两国关系亲密无间,但在保障沙特安全方面,中国并非沙特最强有力的后盾。事实上,沙特真正的"保护伞"来自于大洋彼岸的超级大国——美国。据统计,目前美国在海外建有750个军事基地,常驻军队的国家多达13个。而美军进驻沙特,无疑也是向世人宣示:沙特同样被纳入了美国的保护伞。 2023年3月10日,沙特阿拉伯与伊朗在北京的斡旋下达成和解,结束了长达七年的断交局面。作为伊斯兰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国家,沙特和伊朗分属逊尼派和什叶派,其间的矛盾不仅体现在宗教分裂上,更深植于长久的地缘对立与政治博弈之中。这一和解被外界视为中东格局的重大转折,甚至被称为世纪性的外交突破,象征着中东部分矛盾的缓解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斡旋能力的提升。 就在两国复交不久,外媒披露沙特正计划向中国采购12艘052D型驱逐舰。该型舰艇为中国自主研发的现代化多功能战舰,是当前世界主流水面作战平台之一,每艘造价约为50亿元人民币,总交易金额折算为超过80亿美元。沙特此次计划一举引入如此规模的舰队,体现其对区域海上力量提升的战略需求,也间接反映出其对中国军工产品的信任。 然而,沙特所面临的问题并不只是军事防御。在经济结构上,该国严重依赖石油出口。虽然拥有庞大资本储备,但多年来在基础工业与高端制造方面的发展远远滞后。本·萨勒曼提出“2030愿景”试图改变经济结构,引入高科技、旅游、金融等新兴产业,谋求经济多元化。但改革推进所需的庞大资金,使得财政支出逐年增加,部分项目进展缓慢,且民间和体制内对改革路径的认同度并不一致。 为解决资金缺口,王储于上任初期实施大规模“反腐行动”,共逮捕五百余名王室成员、商界人士及高官,通过谈判“换自由”的方式收缴资产约8000亿美元,为国家财政注入资金。这场反腐行动虽然短期内缓解了部分财政压力,但其合法性与程序公正性饱受质疑。 与此同时,王储本人在改革过程中的个人消费方式也引发争议。例如,2017年以4.5亿美元购入达·芬奇作品《救世主》,以及其他诸如豪华游艇、高端别墅等奢侈支出,与其推行财政紧缩与结构改革的主张形成鲜明对比。
沙特关键时刻反水了!美军轰炸伊朗计划失败,德黑兰长松了一口气据沙特、卡塔尔、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