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企业的平台化转型:理性丰满,现实骨感 “不转型等死,转型找死”,这是业内对

泽嘉谈商 2025-04-01 21:33:38

跨境企业的平台化转型:理性丰满,现实骨感 “不转型等死,转型找死”,这是业内对于企业转型的一句警示语。纵观世界商业史,有的通过转型摆脱危机,一举做大做强,也有的倒在转型的路上。 八佰伴曾是日本最大的百货公司之一,全盛时期,在全球16个国家拥有400多家百货公司,雄踞世界零售业第一把交椅。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巨头最终宣布破产,成为日本战后最大的一宗企业破产案。调查发现,导致八佰伴破产的原因之一就是转型失败,在急速成长过程中,八佰伴逐渐背离了百货和超市的主业,开始发展地产、饮食、食品加工和娱乐等业务。盲目转型最后导致资不抵债,一代传奇黯然落幕。 可见,企业的转型要量力而行,规避风险,中国企业一定要从中吸取教训。 2020年前,中国跨境快时尚巨头SHEIN曾连续6年营收增速超100%,然而到了2021年放缓至60%,2022年上半年增速进一步放缓至50%。 有分析认为,SHEIN的营收之所以一降再降,与企业的平台化转型有很大关系。 这家企业是以自营模式起家,早在2014年就是品牌化经营模式,到了2015年,通过打造供应链体系,逐渐形成了从商品设计、仓储供应链、互联网研发到线上运营等全链路的自营模式。 但是,面对同行的竞争压力,2023年,SHEIN宣布推出平台模式,向第三方卖家开放平台,向自营与平台相结合的混合模式转型。 自营与平台双引擎发展,理想很美好。自营和平台可以在品类、供应链、用户需求上形成互补,自营聚焦核心品类,平台拓展非核心品类,可以丰富商品种类,降低运营成本,分散经营风险,构建生态闭环。 但是,现实也很骨感。同自营与平台双模式可能面临几大难题。 其一,是价格体系冲突,即自营高价和平台低价的矛盾,这种价格差异很可能导致消费者在同类商品中倾向于选择低价的第三方商家,从而稀释自营的核心竞争力。 其二,是流量内耗,以京东为例,流量资源分配的时候,总是会遇到给自营商品坑位,还是给第三方商品的难题。如果向自营倾斜,很容易引发第三方商家对平台公平性的质疑;如果向平台倾斜,又可能动摇自营的根基。 其三,是品控问题,第三方卖家数量众多而且资质参差不齐,虽然SHEIN可以通过严苛的入驻标准和品质规范来管理,但在实际操作中,对大量卖家的商品品质进行全面、严格的管控还是很难的。如果有某些卖家以次充好,使用劣质原材料、降低生产标准导致商品品质下降,可能会损害SHEIN的整体品牌。 因此,竞争重压下的平台化转型,看似可以形成自营与平台的完美互补,但实际运作起来还需要高超管理和动态平衡,过程并不轻松。

0 阅读:27
泽嘉谈商

泽嘉谈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