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写给毛主席的信,见识平庸,幼稚至极。抗战时劝国民党投降日本,解放战争时期又劝我党投降国民党。投降二字,贯彻其人生始终。 胡适写给毛主席的信,其实并不平庸幼稚。相反,这两人的交往还颇有些“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意味呢! 想当年,胡适那可是学术界的大腕儿,从海外深造归来,又是大名鼎鼎的杜威的得意门生,《新青年》上他的文章那是火得一塌糊涂,北大教授都当上了,还被年轻人追着叫“导师”。 而咱们毛泽东呢,那时候还在北大图书馆当个小助理员,工资少得可怜,一个月就8块钱,勉强糊口罢了。可毛泽东不这么想,他觉得能在北大这学术圣地泡着,简直是宝贝般的学习和进步机会。 这两个人,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偏偏书信往来,颇有英雄相惜的味道。胡适那些看似平淡的信,其实蕴含着对那个年轻后辈的关注和期许,而毛泽东也是从这封信中汲取了力量,在革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成就一番伟业。所以说,这信啊,可不是平庸幼稚那么简单,里面藏着的是两段不同人生轨迹的交集和启迪呢!时间过得飞快,中国政治的局势大变样了。到了1945年,毛泽东已经成了个大头头,而胡适呢,他站到了国民党那边。胡适曾经写信给毛泽东,劝他别用武力解决问题,这封信能看出,胡适一直都不赞成马克思主义里讲的阶级斗争。这封信也让毛泽东一开始对胡适的好感全没了,变成了失望。 抗战那会儿,胡适居然站出来说支持国民党不跟日本打,他还说“我宁愿国家没了”,“打死也不跟日本干仗”。这话一出,大家都骂他,说他胆小怕事,一点责任心都没有。解放战争的时候,胡适还是老样子,想让共产党向国民党低头,他觉得这样才能不打内战,国家才能平平静静地统一。可这种想法太天真了,他根本不懂中国革命是咋回事,也不懂老百姓到底想要啥。胡适在美国留学那段时间,对他的想法影响很大。他觉得中国要变得现代,就得学西方,特别是美国那一套,而且他不赞成用武力解决问题。他写了封信给留学生,说反对《二十一条》的学生运动是“头脑发热”,这话一出,大家都议论纷纷,批评他的人很多。鲁迅写了好几篇文章,狠狠地批评胡适的政治看法和社会态度,还笑话他不承认外国欺负中国的事实。 到了1948年底,情况不妙,胡适急急忙忙离开了北平,他小儿子胡思杜后来自杀了。新中国成立后,胡适的声音就小多了。虽然毛泽东有次吃饭时提到,胡适在新文化运动里还是有功劳的,但他的政治观点一直没被大家完全接受。胡适这辈子,在学术上那可是有大功劳的,但说到政治和思想上,他的观点就老是让人议论纷纷了。不管是打日本鬼子那会儿,还是国共内战的时候,他都嚷嚷着要“投降”,这看法实在是太过简单、太过天真了。历史已经告诉我们,只有信念坚定,方向走对,国家才能真的进步发展。胡适这事儿就是给我们提了个醒:读书人得有自己的主见,别啥都跟着外国人学,得看看咱们国家的实际情况,为民族复兴出出主意,使使劲儿。 参考文献还是一样:刘大年著;张海鹏主编. 刘大年全集 中国历史学的思考 3[M]. 2019
胡适写给毛主席的信,见识平庸,幼稚至极。抗战时劝国民党投降日本,解放战争时期又劝
初夏评生活
2025-04-02 01:15:12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