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易懂:常见法庭术语概念与解释 一、诉讼相关主体 1.原告:认为自己的权利

天蓉看文化 2025-04-02 10:16:22

通俗易懂:常见法庭术语概念与解释 一、诉讼相关主体 1. 原告:认为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主动向法院起诉的人(相当于“告状的一方”)。 2. 被告:被原告起诉的人(相当于“被告状的一方”)。 3. 第三人:与案件结果有利害关系,但既不是原告也不是被告的人。 二、诉讼程序术语 4. 起诉:向法院正式提交材料,开始打官司。 5. 上诉:不服一审判决,向上一级法院请求重新审理。 6. 申诉:判决生效后,认为有错误,申请重新审查。 7. 回避:法官或工作人员与案件有利害关系时,当事人可申请其退出审理。 三、证据相关术语 8. 举证责任:谁提出主张,谁就要提供证据证明(例如:你说对方欠钱,就得拿出借条)。 9. 质证:双方对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互相提问和质疑(比如证人出庭回答问题)。 10. 物证:实物证据(如合同、凶器、转账记录)。 11. 证人证言:目击者或知情人的口头或书面陈述。 四、判决与执行 12. 判决:法院对案件结果的最终决定(比如判谁赢、赔多少钱)。 13. 裁定:法院对程序问题的决定(比如是否受理案件、是否冻结财产)。 14. 调解:在法院主持下,双方协商达成和解(类似“私了”,但有法律效力)。 15. 强制执行:法院强制不履行判决的一方执行(比如直接从银行划扣钱款)。 五、刑事专用术语 16. 公诉:由检察院代表国家起诉犯罪嫌疑人(常见于刑事案件)。 17. 取保候审:犯罪嫌疑人提供担保后,暂时不被关押。 18. 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关押在看守所等候审判。 19. 无罪推定:未经法院判决,任何人不得被视为有罪。 六、其他高频术语 20. 诉讼时效:可以打官司的有效期限(例如民事纠纷一般3年内起诉)。 21. 传票:法院通知当事人到庭的书面文件(必须按时去,否则可能拘传)。 22. 败诉:官司打输了,需承担不利后果(如赔钱、履行义务)。 23. 法律援助:经济困难的人可申请免费律师帮助。 通俗记忆口诀 - 谁主张,谁举证:你说什么,就得拿证据证明。 - 不服判决可上诉:对结果不满,15天内找上级法院。 - 调解优先省时间:能协商解决的,法院鼓励先调解。 希望这些解释能让法律术语不再“高冷”!遇到具体问题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哦~

0 阅读:5
天蓉看文化

天蓉看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