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百日维新”欲辞职自保,孙玉良:成了被反对派逼走的康梁】最近,马斯克宣布

孙王良评 2025-04-02 11:32:11

【马斯克“百日维新”欲辞职自保,孙玉良:成了被反对派逼走的康梁】

最近,马斯克宣布他即将辞去美国“政府效率部”(DOGE)首任负责人职务,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一方面支持他的人比如特朗普表示不舍,“能留多久就留多久”;另一方面,马斯克的反对派们欢欣鼓舞,终于逼走这块又臭又硬的“绊脚石”了。马斯克的“百日维新”,就像一场理想主义者的孤军奋战,他上任后大刀阔斧,裁撤冗余部门、解雇超10万名联邦雇员、利用AI监控财政支出、曝光议员涉嫌利益输送,甚至公开质疑国会议员“年薪20万美元却坐拥2000万美元资产”的财富炼金术,令反对派们胆战心惊。

但马斯克的大动作,动了既得利益阶层的奶酪,注定会遭到疯狂的报复。他的生命安全是无法得到保证的,他旗下的企业也遭到了冲击。反对派的力量是强大的,这场改革甚至牵连到克林顿、奥巴马等政治家族的利益网络,目前已陷入泥潭。2025年4月1日,马斯克宣布将于5月底辞去政府效率部的职务,表面理由是“核心任务已完成”,实则暗含多重无奈。既得利益集团的疯狂反扑、国会内部对其“断人财路”的愤怒,演化为对马斯克和其旗下企业特斯拉的全面围剿:全美多地爆发特斯拉车辆焚烧事件,民主党支持者掀起抵制潮,导致特斯拉2月在华销量同比腰斩,股价较峰值蒸发近半。华尔街分析师直言,若马斯克不回归公司,特斯拉恐面临退市风险。

尽管特朗普公开表示“会尽可能留住马斯克”,但其对政府效率部存续的暧昧态度,暴露了权力制衡的深层逻辑。特朗普需要马斯克作为改革符号,却又警惕其功高震主。这种“既要能臣冲锋,又防尾大不掉”的权术,最终让马斯克沦为政治博弈的牺牲品。马斯克试图将硅谷的“颠覆式创新”移植到华盛顿,却忽略了政府与企业的本质差异。企业可通过裁员和预算调整快速转型,但政府的每个部门都对应着选票、游说集团和立法权的纠葛。马斯克的改革一方面提高了行政效率不假,但更深层次的东西,是他触动了美国政治生态的根基。

马斯克的辞职,标志着以技术精英主导的行政改革试验的失败,就好像当年晚清政府光绪皇帝主导的,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执行的“戊戌变法”,慈禧太后与荣禄等人,就是既得利益派。马斯克的美国式改革,折射出美国体制的三大痼疾:第一,既得利益集团铁幕难破。

国会成员通过立法权、情报优势和政策套利积累财富的“合法腐败”,早已成为系统性顽疾。马斯克对“政客致富学”的炮轰虽引发舆论震动,但既无法律手段约束,也无政治联盟支持,最终只能沦为一场“临辞吐槽”;第二,效率与民主的价值冲突。马斯克的改革本质是“用专制手段追求效率”,这与美国分权制衡的传统尖锐对立。当他用AI监控财政支出时,民主派抨击其为“21世纪政变”。当他裁撤某些机构时,自由派指责其践踏社会公平。效率至上的商业逻辑,在民主政治的叙事中寸步难行;第三,政治素人的能力边界。作为一名政治“局外人”,马斯克低估了官僚体系的韧性。技术天才的算法可以优化火箭发射,却算不透人性的复杂与权力的暗流。“反马斯克联盟”的力量是强大的,马斯克作为一名“孤胆英雄”进行改革,其难度之大令人难以想像。

毋庸讳言的是,马斯克是想挽救“病重的美国”的,但美国得的病,已经如神医扁鹊诊断蔡桓公所言,病入膏肓,不可救也。当既得利益盘根错节、体制惰性深入骨髓时,即便拥有最锋利的商业之斧,也劈不开政治的铁幕。如今,马斯克宣布“回归公司,前往火星”,与其说是逃避,不如说是对美国政治绝望后的技术乌托邦转向。马斯克没有做“用生命与反对派死磕”的美国版谭嗣同,他选择了离开。没有了马斯克支持的特朗普总统将走向何方?恐怕要在效率与公平、变革与僵化、理想与现实之间,继续它的漫长挣扎。“东升西降”是历史大势,特朗普想让美国再次伟大,恐怕只是空想。当弘大的理想碰到冰冷的现实时,他也只好用自嘲面对美国没落的尴尬。

0 阅读:42

猜你喜欢

孙王良评

孙王良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