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正王朝》中,为什么年羹尧死不悔改? 因为政治是残酷的,无赖的,赢者通吃的。很多时候,甚至没有妥协,以妥协求和平,则一平亡,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 对于年羹尧这种汉军旗,进士出身,抚远大将军,何等的人。理论上年只是个一等公,老九是个贝子,在一等公之上,不还是被年羹尧整得团团转。 大家能懂得道理,雍正只要年羹尧认个错。可是年羹尧不懂吗?他懂得更多。很多事情一旦墨吃纸了,就是万劫不复,这个不复甚至于包括身后事,包括后代。而一旦你失去了威仪,还没等你倒,你手下的人可能就群起而攻之了,到时候罪过更多更细。 所以年羹尧只能这么维持着,自己不能认,得等着皇帝来治罪,等皇帝来定义。皇帝其实给了他足够的时间,足够的体面,慢慢贬官,你有的是时间安排自己的家人跑路,安排钱财的去处,这点都交代了。这其实就是一场戏。你演你的,我演我的。 真实历史上,年羹尧本人是被赐死,但年家并不是被彻底摧毁,年羹尧的兄长在雍正十二年还升了从一品,之前一直管着收税和瓷器,正二品。准确点说,受年羹尧牵连,雍正三年十二月革职,次年正月就上任新官。年羹尧的兄长革了没有,革了啊,但不影响皇上需要他担任新的差事啊!真正处理叛逆,应该是怎么样,突然包围全家,轻则一人公开处刑,重则诛灭三族。对年羹尧的处理,雍正已经是轻拿轻放了。 很多人以为的是,年羹尧是个青年,某天被四王爷赏识,然后一举提拔到位极人臣,然后他忘恩负义了。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年羹尧是汉军旗,世代的高官,年家其实应该说是一个后入股的小股东了。虽然比不上隆科多的佟家,但也不小,和那种科举入仕的平民人家不一样。而且年羹尧资历很深,他和张廷玉是同年考科举。这就是电视剧和历史的不同,电视剧里张廷玉已经位列台阁,年羹尧还是个参将,真实历史是两个人是同一资历。年羹尧的曾祖父,曾曾祖父,曾曾曾祖父,都是明朝的指挥,曾祖父被俘后进了汉军旗。 年羹尧的祖父年仲隆,顺治十二年的同进士,做到知州,但去世的太早。父亲年遐龄,直接以笔帖士入仕,退休时是湖广巡抚,后来给了一品尚书衔,太傅,一等公。这已经是封爵到顶了,韦小宝也不过如此。摊丁入亩最早就是他搞的。哥哥年希尧,做到了正二品的内务府总管,后来加了从一品,都察院左都御史。父亲和哥哥都只是因为年羹尧短暂免了,然后快速复出。 再说年羹尧本人,人家是自己考的进士,中进士那年雍正才23岁而已,这时候是康熙39年。年家和雍正的关系,是因为年家的佐领被划进雍正管,这时候已经是康熙48年。年这个时候早已经做过内阁学士,康熙48年出使朝鲜,回来干四川巡抚。也就是说,在归雍正领导之前,年家已经是权臣之家,年羹尧本人考中了进士,当了内阁学士,当了一省大员,准确地说,年家和雍正之间,当年更多是一种合作关系,而不是完全的"你是我的马仔"。 即便最后去了杭州看城门,那也还是闲散章京的头衔,还有编制,还是一等阿达哈哈番,相当于正三品的爵位,还是一般地方官动不得的贵胄之身。年甚至自己都觉得,不过是一次下放而已,洗洗澡烫烫皮而已,因为还是有衔有爵的。套用赵贞吉的话,年羹尧那是康熙的门生,那是康熙一路拔擢的,他中进士,他进翰林院,当学士,当巡抚,那都是康熙决定的,甚至于年妃这门婚事,这个侧福晋也是康熙定的,康熙指婚的。当然,哪个佐领划过去,也是康熙定的。动他,是康熙爷看错了人,用错了人?这也是他不会被处决,而是允许自裁的原因。#春日生活打卡季#
1729年,52岁的雍正召13岁马氏侍寝。是夜,马氏被送到了龙榻之上,雍正侧躺着
【4评论】【33点赞】